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代金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前提與路徑

代金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前提與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些論述指明了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雙創」)的重要作用和目標指向,對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出了「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由此,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得以落地、生根、開花和結果提供豐厚土壤;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提供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此基礎上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守正出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本質上來說是屬於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其目的是為了人民,其成果也應由人民共享。唯有如此,才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真正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既不能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夜郎自大、唯我獨尊。我們應該以審慎的目光、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辯證地對待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努力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突破。

第一,強化辯證思維,科學對待傳統文化。認真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規律,是我們做好「雙創」工作的客觀要求。古今中外,文化發展往往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因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也要隨時代發展變化。毛澤東同志強調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採取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的恰當態度。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古今中外的文化時,也時常提醒我們要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從邏輯上把握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一方面應把「和諧」「仁愛」「誠信」等體現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加以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面還應對「官本位」「三綱五常」等消極庸俗的倫理文化予以堅決摒棄。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只有強化辯證思維,認真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全面地、科學地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創造和發展。

第二,加強統籌協調,處理好與外來文化的關係。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當今世界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世界各國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頻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因此,我們應加強統籌協調,正確處理中華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既不盲目排斥外來文化,又要堅持民族文化本位。面對外來文化,我們既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全盤否定,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拿來用,不適用的不能生搬硬套。應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關注現實生活,主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結合社會實踐,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人民的實踐永無止境,文化的創新和創造也永無止境。新時代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工作,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使文化創新發展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相適應,關心人民命運、反映人民心聲、滿足人民期待。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實生產生活中,主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歷史並「活」在當下。具體來說,應將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節日慶典、禮儀規範、民俗傳統等與文藝體育、工藝旅遊、飲食醫藥、服裝服飾等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使之與當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我們應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創新創造活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四,增強文化自信,為人民奮鬥凝心聚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有足夠自信,努力展示其獨特魅力,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不能停留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上,我們應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且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妥善解決好知和行的關係,做好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工作,努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主發展、自主創新的實踐中取得新成就。因此,我們應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在新時代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白文剛:偉大歷史時刻的莊嚴宣誓
吳恩遠 匡列輝:歷史研究的春天——慶賀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