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Google 眼鏡還沒死,AR 眼鏡也沒涼,它們只是成了生產力工具

Google 眼鏡還沒死,AR 眼鏡也沒涼,它們只是成了生產力工具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尋找一下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小米華為重金押注 AIoT,同時 AR 眼鏡也被寄予厚望。

正如愛范兒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出現了兩大基本矛盾:

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屏幕尺寸需要,同落後的人手大小進化速度之間的矛盾;

二是,越來越全天化的手機使用時長,同人民生產生活所需佔用手、眼之間的矛盾。

AR 眼鏡看起來會是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案,既解放雙手,又能進一步擴大顯示面積。

Magic Leap One

不過目前市場上的 AR 眼鏡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是價格過高,就是續航太差功能雞肋,要取代智能手機為時尚早。

2014 年,戴上 Google Glass 打網球的費天王

但在很多科技廠商的車間里,AR 眼鏡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從路上的汽車到田間的拖拉機,AR 眼鏡大大提高了這些科技產品的生產效率,就連被失敗博物館收錄的 Google Glass ,其實也還在發光發熱。


豐田用微軟 Hololens 造車

微軟的 AR 頭顯 Hololens 誕生四年以來,在消費電子市場的表現並沒有比 Google Glass 好多少 ,多次傳出停產的消息,但卻受到不少汽車廠商的青睞。

比如豐田就已經將 Hololens 引入到汽車生產線中,在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豐田總部,3D 數據應用項目經理 Koichi Kayano 就在使用 Hololens 進行車身噴漆和塗層厚度的檢測工作。

據 Koichi Kayano介紹,過去這些檢測工作需要在每輛車上鋪滿一張有 500 個小孔的紙張,之後工作人員才能用超聲波檢測儀來確認塗層厚度是否準確。

這種檢測方法的不足在於,製作這些用於檢測的紙張和鋪上車身都十分耗時,而且每次微調塗層後紙張的位置也要重新調整。

不過 Hololens 能讓工作人員跳過這些步驟,通過眼鏡就能看到這些虛擬紙板鋪在車身的效果,工作人員能都通過 AR 展示的 500 個小孔完成測試,這大大提高了效率,Koichi Kayano 表示;

過去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兩個人一整天的時間。但是使用 HoloLens 一個人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這項工作。它改變了方式我們工作。

同時通過 HoloLens 兩款 MR 程序 Layout 和 Remote Assist ,豐田工程師可以在千里之外看到當地工作人員的實時模擬畫面,在遠程進行協作,完成設備檢查和故障處理等工作。

此外世界最大的全球能源公司之一雪佛龍也和微軟簽訂了 7 年的合作協議,在公司全面推廣 Remote Assist,用這些 AR 設備逐漸取代實地考察。

因為雪佛龍的設施遍布全球各地,過去公司幾百位設施專家每年的飛行里程超過 80 萬公里,經常幾天時間都花在路上,如果全面用上 HoloLens 不僅能更及時解決設備問題,也能大大節約成本。


Google Glass 沒有死

說到智能眼鏡,不得不提 Google Glass ,這款設備被認為是 Google 最失敗的產品之一,還被列入瑞典的失敗博物館,與蘋果 Newton 等不被市場認可的產品一同展出。

實際上 Google Glass 並沒有死,在消費電子市場折戟之後,又在企業級市場「復活」了。

2017 年,Google Glass 以企業版本Glass Enterprise Edition再度回歸,主要面向企業客戶,涉及農業機械、製造業、醫療以和物流等領域,如今在一些公司使用 Google Glass 已經是像做 PPT 一樣的必備技能。

在農業機械公司 AGCO 的工廠里,可以看到 100 多位工人戴著 Google Glass 進行工廠的場景,「Google Glass 就是他們制服的一部分,跟手套和頭盔沒什麼不同,在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會戴著。」AGCO 的業務流程改進總監 Peggy Gullick 說。

在幾年以前, AGCO 的工作人員需要使用平板電腦穿梭在不同設備之間進行記錄和檢查,Google Glass 則解放了他們的雙手,工人可以用 Google Glass 的 語音識別和頭部動作追蹤功能錄入和傳輸數據,平板電腦被逐漸拋棄。

在換班的時候,佩戴者只要點擊耳機的一側說出「OK Glass」,就能用語音信息記錄工作記錄,交代工作交接的內容。

據 Peggy Gullick 介紹,一開始工廠只採購了 6 副 Google Glass 試用,不過效果卻立竿見影,工藝改進效率提高了 30%,質量檢測時間縮短了 30%,甚至連新員工的培訓時間也省了一半,於是很快把訂單加到 100 副。

Peggy Gullick 認為 Google Glass 是一個「徹底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技術,儘管一幅眼鏡的價格高達 1500 美元(約 1 萬人民幣),但與過去在爬上爬下過程中容易摔壞的平板相比,Google Glass 其實反而節約了成本。

現在凡是 AGCO 的員工,無論是什麼崗位,入職後都需要接受使用 Google Glass 的培訓,很多員工一周 40 個工時都需要佩戴它來完成工作。

除了微軟和 Google ,類似的 AR 眼鏡在工業領域已經越來越普遍。

Epson 的 AR 眼鏡能讓無人機駕駛員以第一人稱視角看到攝像頭的畫面,Vuzix 的智能眼鏡 的 AR 程序能幫助物流公司挑揀員加快貨物挑揀效率,Daqri AR 頭盔幫助建築師和工程師在動態全息空間中進行工作……

這些 AR 眼鏡在消費市場不成功,卻在企業用戶中重獲新生,很大原因在於價格,去年推出的 Magic Leap One 創造者版本起售價 2295 美元,而 HoloLens 的開發者版本要 3000 美元,大多個人用戶比較難接受這樣的價格,但對於企業來說則更容易負擔。

HoloLens 和 Google Glass 的案例已經說明了 AR 眼鏡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潛力,雖然像 HoloLens 這樣比較笨重的外形還有待改善,但作為生產力工具,要求也不必像智能手機這些日常隨身設備一樣輕便美觀。

儘管 AR 眼鏡距離普通消費者的距離仍然比較遠,但各大廠商在企業級市場積累的經驗,其實也在為打入消費級市場作準備,畢竟蘋果在研發 AR 眼鏡也基本是公開的秘密了,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 Google Glass 也會在消費電子市場再度「復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蒙眼挑戰一夜爆紅,都是 Netflix 惹的禍?
面對這部工業級三防手機,iPhone 也得服氣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