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色列過得最慘的人,原來已經是這個樣子

以色列過得最慘的人,原來已經是這個樣子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869-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眾多周知,1948年以色列建立後,阿拉伯世界就與之呈水火之勢。尤其是原先居住在此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最為實際,幾乎無法調和。

從此綿綿無絕期...

其實當今800多萬的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人,由於生活所迫寄人籬下,普遍受到歧視和不平等的待遇,其中又以巴勒斯坦人為甚。很多人雖然已經生活在以色列多年,每次回家卻還要受到以色列憲兵的監視和各種出行限制。

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遭到極大壓縮

以色列何以全方位將巴勒斯坦人變為二等公民?很多巴勒斯坦人又為何仍然忍受折磨呆在以色列呢?

政治經濟上諸多限制

在以色列,猶太人有一種普遍共識,那就是這個國家是猶太民族的財產,其他民族只是本民族的附庸。這也和猶太人的宗教觀念和歷史記憶有關。

但即使追溯到很遠

猶太人也還是後來者

(雖然也可以說自己是走了之後又回來)

在宗教上,對他們來說,以色列是上帝賜予猶太人的應許之地。神都發話了,凡間不應當有反對的聲音。

眼神很堅定,態度很堅決

在歷史上,很多以色列猶太人認為,以色列國家是本民族通過血腥漫長的戰爭才建立的,而巴勒斯坦人一直給猶太人搗亂,不應當享有國家繁榮的紅利,而且他們在經濟領域的強大必然會增強對抗猶太人的能力,因此必須要限制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經濟發展空間。

以色列確實是多次把阿拉伯鄰居打得無還手之力

雖然之後又將大部分佔到的土地都退了出來

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實際上還是以軍的勢力範圍

因此雖然立足為民主國家的以色列不能完全無視其他種族的訴求,給予了巴勒斯坦人一定的民主權利,但政府對巴勒斯坦人參與政治還是進行了種種限制。比如1985年政府就頒布法律限制巴勒斯坦人競選議會的重要職位,這大大減少了巴勒斯坦人參與政治的機會。

利庫德集團在以色列議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數量最多的那個藍色)

另外國家層面還限制巴勒斯坦人組織政黨、不允許阿拉伯語內容攻擊內閣,還對為巴勒斯坦人代言的政黨成員進行調查和人身攻擊。議會中通過的議案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關於如何防止巴勒斯坦人參與恐怖活動的。

早期來到這塊土地的猶太難民

還會遭到英政府的欺壓

如今的角色、行為、正義的立場則完全轉變了

這直接導致巴勒斯坦人無法在政治上表達本民族的正當權利,也造成巴勒斯坦人政治參與度非常低。以色列空有一個民主國家的建制外殼,卻實則沒有讓民主普惠到所有國民,阿拉伯人往往投國無門。

以色列的國徽

是否能照耀到國內的巴勒斯坦人?

政治上的壓制必須要配合經濟上的架空。

以色列國家在市政建設、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猶太村鎮總是享有優先權,而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多被政府沒收或轉讓。

多年來,政府以各種理由不斷沒收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佔有的土地,再加上阿拉伯人出生率較高的特點,導致他們中的很多人無地可住,只能棲息在城市邊緣的棚戶區中。由於得不到政府的優惠政策,他們的企業多為貿易、商業、手工業和交通類的小企業,而且嚴重缺乏獨立性,上下游都要看猶太企業的臉色行事。

即使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巴勒斯坦

以色列定居點也呈擴張之勢

(下圖中紫色)

東耶路撒冷恐怕終將「以色列化」

(來自維基-Israeli West Bank barrier)

很多巴勒斯坦人從事的工作只能是一些關於建築、服務等猶太人不願乾的「低級行業」。以雅法附近的一座巴勒斯坦人的服裝廠為例,該廠主要依靠猶太人的紡織技術和設計方案運行,巴勒斯坦人只被允許進行粗加工,收入自然不如猶太老闆們,經濟普遍不寬裕。

外面的巴勒斯坦人翻牆進來打工也是很艱難的

早在2002年就有以色列的官方統計數字顯示,一半以上的該群體學生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以色列最窮社區有七成以上都是巴勒斯坦人的城鎮。

文化上排斥、生活上歧視

政治經濟上諸多限制的大背景下,作為以色列公民的巴勒斯坦人要想保持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被迫留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就發現自己與本民族文化完全割裂了。

教堂與清真寺

未必就不能在一起

在以色列政府倡導下,猶太主流文化一直在試圖同化巴勒斯坦人。大多數以色列猶太人希望保持希伯來文化和語言的優勢地位,少數猶太人甚至反對國家在廣播、電視中播放阿拉伯語節目。以色列的許多節日也都具有猶太背景,如安息日、逾越節、哈努卡等,猶太文化在諸多節日的慶祝中不斷得到發展,而阿拉伯文化卻無法得到體現。

不過不得不說

歷史上,伊斯蘭教也是後來者,也同化前者

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在基因上可能與猶太人有很大的親近性

(可見文化的差異是多麼關鍵)

另外,為了增強以色列的猶太特性,政府還通過設立基金、獎學金等方式不斷宣傳猶太文化,而對阿拉伯文化的關注則非常少。比如在巴勒斯坦人的學校中,根據以色列政府要求,巴勒斯坦學生必須學習猶太人的歷史、文化,而猶太學生則對巴勒斯坦人的文化、歷史了解甚少。

學校對巴勒斯坦學生有關阿拉伯的教育僅僅包括阿拉伯語、阿拉伯文化和穆斯林歷史,完全沒有提到當代巴勒斯坦等方面的課程。少兒教育是意識形態管理的急先鋒,通過這樣的歷史課程,可以讓巴勒斯坦學生以為奧斯曼帝國就是他們的歷史終結,避免成年後生出復國的異心。

巴勒斯坦是什麼

似乎可以不存在?

如果他們想要在以色列國家混得好,就必須完全適應猶太文化評價體系。註冊入學考試和進入大學學習都要以希伯來語的成績高低來決定,找工作也要根據求職者掌握希伯來文學、猶太歷史的程度而定。

雖然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只有猶太文化才是真正有用的文化,學生學習阿拉伯文化的動力自然大大削弱。作為龐大組成部分的巴勒斯坦文化在以色列終將後繼無人。

另外,以色列政府還拒絕該群體服兵役,這其實有雙重的意義:政治意義上,不得服兵役的公民失去了作為公民的資格;功利意義上,在強敵環伺的以色列,服役經歷與就業、上學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聯繫在一起,巴勒斯坦人不得服兵役也就不得享受優惠,全被猶太年輕人佔了便宜。

與成就感、認同感相綁定的軍旅經歷

巴勒斯坦人看得到摸不到

限制服兵役的下一個環節是禁槍令。

為了迎接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或鄰國的挑釁,很多猶太人上街都可以攜帶武器。但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卻很難獲准攜帶武器,因為他們往往被懷疑會在關鍵時刻通敵,攜帶武器之後更是增加了危險性。

對面就是敘利亞人

同為「阿拉伯人」,以色列會讓巴勒斯坦人頂上去?

(以色列在戈蘭高地推進的定居點)

以色列政府為了保持猶太民族的特性,甚至在有些時期阻止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聯姻。以色列媒體也很少關注巴勒斯坦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彷彿歧視巴勒斯坦人對猶太人來說是題中應有之義。各種有意無意的歧視和忽視,不斷固化著巴勒斯坦人的弱勢地位。

雖然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

但會讓「有些人」不開心的

總而言之,以色列是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但這份民主只屬於猶太人。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社會處境處處體現著猶太民主的局限性。

呆在這裡夠滿足也夠傷痛

不過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以色列儘管是一塊傷心地,卻令他們難以割捨。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回到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地區生活實在是沒有奔頭。

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尚且可以打工

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區則更像一個巨大的難民營

三百萬人擁擠在這塊貧瘠的海岸土地上

加沙與旁邊以色列的邊界清晰可見

邊界兩邊的差異也清晰可見

客觀地講,經過70年的發展,相比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朝不保夕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巴勒斯坦公民的社會生活環境還是比較安定的。即使在政治和經濟上保守打壓,但他們還能分享到以色列發展的紅利,生活水平也能相對高一些。

甚至豎起了高牆

以籍的巴勒斯坦人受教育程度比同胞們高,兒童能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他們的人均壽命也要超過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晚年積蓄和幸福程度也更高。以至於以色列官方媒體宣稱,境內的阿拉伯公民是整個中東地區最富裕和享受民主權利最多的阿拉伯人。

牆外比牆內,境遇可能更糟

這一口號有誇張的成分,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生活境遇的相對改善,卻無法掩蓋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內心難以名狀的傷痛。

由於他們是以色列公民,拿的是以色列護照,所以不能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去。身為穆斯林,卻不能到聖地麥加去朝覲,無法探視自己在鄰國的同胞,即使出國也會被認為是間諜,這是相當悲哀的事情。

在伊斯蘭-阿拉伯「兄弟」的包圍之下

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國籍、宗教認同、民族認同

要想完全重合是很難的

另外,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對自身所屬的國家定位也充滿迷茫。

一方面,他們與一牆之隔的巴勒斯坦人有同教、同根的同胞情誼,再加上猶太主流社會對他們的排斥和諸多限制,許多以籍巴勒斯坦人仍把自己看作巴勒斯坦人的一員。

但另一方面他們生活水平確實比鄰居們更高,也越來越依賴發達的以色列社會。

矛盾的心理折射到他們對巴以和平的政治立場上,就是一種搖擺不定的狀態。出於同胞情誼,他們十分希望巴勒斯坦能取得更多領土、尊重和權利;但出於經濟上的考慮,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又不願意以色列國家遭到削弱,從而降低他們目前的生活質量。

聯合國紀念巴勒斯坦人奮鬥的郵票

真是處境尷尬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啊!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再見!以後恐怕就沒有馬其頓這個國家了?
萬萬沒想到,浙江和江蘇為了魚居然做了這樣的事情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