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碩果僅存,疲於奔走。

對他們而言,2019年是至為關鍵的一年。

過去3年間,共享充電寶高速起落,從最初被炮轟甚至被視為笑柄,到驟然受到各機構真金白銀的熱捧,一時人頭攢動、創業者眾,再到如今幾乎已全然消失於真正的創投話題之外。

屈指可數的幾個行業倖存者仍對未來滿懷希冀。

需求真實存在,但它的市場空間無法撐起哪怕一個獨角獸。街電、來電、小電、怪獸,這是當下最有可能出面收拾殘局的4家。

爭鬥早已在4家之間激烈展開,但誰能最終跑贏並幹掉其他3家,相信很快就會見分曉。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潮水退去

共享充電寶的高光時刻,是2017年上半年在4天之內全行業拿到了7.5億元融資。

但即便如此,彼時外界仍普遍並不看好,爭議之聲一直如山呼海嘯一般。

2017年5月5日,就在網間傳出聚美優品投資街電3億元的消息後,王健林之子王思聰當日凌晨5點發出一條微信朋友圈,如此揶揄:「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社交媒體迅速爆炒了這一熱點

3個小時後,陳歐在微博隔空喊話,回復王思聰。他說:「謝謝思聰監督,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2016年出現,之後逐步走高,到2017年迎來一波爆發,之後便歸入沉寂,前述陳歐與王思聰你來我往的准娛樂互動,僅為這個站立不穩的行業當中一朵實不多見的燦爛波瀾,而且在此之後,此類波瀾絕少再出現。

從高峰期走過的共享充電寶創始人們,如今仍津津樂道於當年被VC追逐的故事。

共享單車大火之後,帶起來一大批共享項目。之前錯過了共享單車風口的投資人,為彌補遺憾,甚至需要跑步進場。這些投資人擔心創業者簽了協議之後反悔,甘願全程陪同,甚至半夜護送創業者回家,以免他們再去見其他機構,再生枝節。來電創始人袁炳松就曾有過此類經歷。

胡天是上海某共享充電寶平台聯合創始人,目前他已退出該項目。這是國內較早一批入局共享充電寶的項目之一,啟動於2015年。但它的初衷並非「共享」,而是租賃,主要目的是為旗下的遊戲公司導流。

「那時獲取流量的成本已經很貴,我們打算找一個載體作為切入口來引流。充電寶是個剛需,而租賃單價不高,比較高頻,值得一試。」胡天說。

見了很多機構,但絕大多數投資人對他們相當不感冒,紛紛覺得這個租賃項目不靠譜,是偽需求。「投資人們都覺得,充電寶人手一個,還需要租嗎?」胡天說起當時的情況,語帶不平與不屑。

轉機出現在2016年。最誇張的時候,有近幾十家投資機構找到胡天,言之鑿鑿要投他們。「那些曾經覺得我們的項目不靠譜的投資人,也突然跑過來找我。」

「密集性地見了二十多家,但看了數據之後,這些投資人挺猶豫的。」共享充電寶是個沒有門檻的行業,如果真想融資,燒一燒錢,把數據做好看一點就沒問題,但當時團隊無錢可燒,所以就尷尬了。

不投倒可理解,但其中一個投資人接下來的動作,卻讓他們非常氣憤:這位投資人在聊完之後,不僅人間蒸發,而且把他們當時的小機櫃模式如數告知給了競品,該競品正是這家機構的被投企業。

資本的狂熱並沒有讓他們迷失方向,雖然做著共享充電寶的事情,但他仍舊心心念念遊戲事業。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行業日漸低迷,頭部公司越發佔據優勢,而自己所在的項目被越甩越遠時,他心灰意冷,後來乾脆退出,重新做遊戲。

因為融資不力而最終不得不離場的共享充電寶項目還有很多。比如樂電。樂電項目僅存在了7個月:2017年3月上線,之後便因盈利難、融資難,無奈於2017年10月停止運營。

何去何從

來電CMO任牧在採訪中多次強調,來電是業內最早做充電寶的,起步於2014年。「那時連共享單車都沒有,摩拜是2015年1月才成立的。」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攝影:吳育琛

來電CMO任牧接到袁炳松邀請一起做來電時,他還在心裡打鼓:這是不是個偽需求?這事兒能成嗎?

來電早期資金投入全部為自籌。到了2016年上半年,因為研發、生產、運營都需要投入,很快自籌的1000萬元就亮起了紅燈。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來電都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里。

此時的資本對這個商業模式並不看好,融資因此陷入尷尬境地,公司一度彈盡糧絕。「怎麼辦?還要不要干?你一分錢一分錢地掙是很難的。思來想去,創始團隊又自籌了700萬。也就是說,在風口來臨前,我們總共投入了1700萬。」

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的動力,來自當時已經投放出去的充電寶的數據。「我們試點的幾個地方,數據表現真的很好。一個充電寶一天內有至少七八次的租借。」

風口終於被等到。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受共享單車激勵,大量資本開始垂青共享充電寶。2017年4月,來電宣布獲得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的A輪融資2000萬美元,成為當時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一筆融資。得益於融資的助力,來電很快通過大機櫃,迅速佔領商場、醫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相較來電的一路苦熬,作為上市公司聚美優品被投企業的街電,有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意思。

「街電是唯一一家沒有走彎路的公司。」在評價當下幾家共享充電寶公司時,胡天不免艷羨。在他看來,小機櫃最符合用戶需求,所以目前最流行,但來電是做大機櫃起家,小電是以「桌面充」起家,只有街電是一上場就推小機櫃模式。

小電創始人唐永波被認為是當下4家平台創始人中,最懂資本、最會講故事的人。2018年3月,小電完成B+輪融資數億元。目前在小電的身後,站著的是包括騰訊、紅杉、鼎暉、高榕、金沙江創投等在內的豪華戰隊。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小電創始人唐永波被認為是當下4家平台創始人中,最懂資本、最會講故事的人。

「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對行業未來發展格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預判,而這正是我們能夠勝出其他團隊的關鍵。」唐永波回應稱。此外,他表示,作為共享充電模式之一的「桌面充」,直到今天都並未過時,「對於用戶來說,這一模式的便捷性甚至是高於『移動充』的」。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怪獸充電的投資方是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小米科技、藍馳創投等多家機構。背靠小米充電寶生產商紫米科技,怪獸充電目前擁有市場上一流的供應鏈資源。

商場如戰場,面對競爭,行業僅剩的幾家平台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特別是在爭奪線下渠道資源上,各家更是窮盡手段、不惜重金。

胡天有個直觀感受:在行業還未爆發時,他找外包地推是50~80元就能進駐到一個商戶;競爭加劇後,這一價格陡增至300元。

這還只是普通商戶的入駐價格。某些知名場所的入場券,遠要昂貴得多,數萬、數十萬甚至更離譜。據胡天講述,為了將競爭對手從已簽約的場所擠走,某平台不惜花費一兩百萬給後者。

至於同行間互剪電線,互相損壞對方機櫃,這在充電寶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已屢次發生。

更值得關注的是,已紛擾多時的來電與街電專利權官司近日也有了下文:2018年12月28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作出判決,街電因侵犯來電公司持有的「吸納式充電裝置」及「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專利權,賠償後者經濟損失共計3000萬元。

紛爭的背後當然是利益。

多位共享充電寶平台高管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記者採訪時,一再表達對行業正向發展的渴望,並稱現在的充電寶行業,算是黎明前的黑暗。

採訪中,有創始人用了「中期」這個詞語形容當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發展階段。曾投資過共享充電寶項目來電、對行業有深入觀察的紅點中國投資經理周韜略,同意這一判斷。

在周韜略看來,行業接下來將進入艱難的合併期。「大家的商業模式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競爭激烈,搶奪分銷渠道嘛,因此合併存在很大可能性。但最後行業能剩幾家,那就看怎麼談了,也看身後的巨頭是什麼態度。」

唐永波認為,2019年將是最惡劣的一年,原因在於,各家仍將處於爭搶各種渠道、場景的競爭當中。

怪獸充電創始人蔡光淵,與唐永波觀點相近。他說,2019年,優質資源的點位競爭會更加激烈,品牌差異化競爭也將展開。

不是偽需求,也非大生意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何去何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俠網 的精彩文章:

Xbox部門老大確認下一代Xbox繼續與AMD合作開發

TAG:遊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