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和德國為何不願跟隨美國腳步疏遠俄羅斯?

法國和德國為何不願跟隨美國腳步疏遠俄羅斯?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首位的,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陸的經濟大國,又是歐盟的主導國家,在歐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兩國與俄羅斯存在著比較大的經濟合作利益,尤其是兩國依靠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說俄羅斯就是法德兩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商。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主張對俄羅斯實施圍堵和封鎖,但是法國和德國卻並不積極,因為制裁俄羅斯,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損害法德兩國的經濟利益。此前法德參與俄羅斯新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工程,結果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該工程,並且宣稱將對參與該項目的歐洲企業進行制裁。表面上是美國不想讓法德與俄羅斯走得太近,實際上美國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讓歐洲企業放棄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轉而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這相當於從俄羅斯那裡搶生意。

但是呢,美國距離歐洲比較遠,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與俄羅斯管道氣價格相比,確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場競爭來選擇,法德肯定選擇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而不會選擇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法德跟俄羅斯保持比較好的關係或是至少不會惡化雙方的關係,這是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考慮,美國能夠給法德能源安全保障嗎?能是能,但是要多花錢,這個賬估計法德都算的來。

法德作為美國的盟友,此前特朗普曾抱怨法德被俄羅斯能源綁架,實際上歐洲國家普遍能源短缺,而俄羅斯卻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於是俄羅斯順理成章地成為歐洲能源的主要供應商。根據統計數據,歐洲對俄羅斯的石油依存度超過30%,2017年俄對歐供應天然氣近1940億立方米,約佔歐洲36%的市場份額,2018年這一份額達到41%以上。

現在俄羅斯的財政收入50%以上依賴油氣相關產業,但是俄羅斯對於資源的過渡依賴,這也造成俄羅斯經濟結構的畸形發展,以至於其他產業發展落後,導致俄羅斯民用工業品需要大量進口。這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經濟結構,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夠改變的。

美國在二戰以後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經濟進行控制,通過建立北約軍事集團組織基本上控制了歐洲的軍事力量,所以長期以來歐洲國家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是隨著美國將美國優先戰略放在首位,並且為了使美國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損害歐洲盟友的利益,這使歐洲盟友很受傷。所以,歐洲國家在一些國際問題上越來越傾向於獨立自主,從歐洲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單純地跟隨美國的戰略。比如在伊核問題上歐洲國家就明確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那麼對於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上,歐洲也需要維護自己的能源安全。

去年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多個場合表示歐洲要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並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響應。歐洲有北約,法國為何要提議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呢?目的自然很明顯,那就是歐洲國家要建立自己能夠掌控的軍事力量,而北約軍事力量的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裡,歐洲國家要想保持獨立自主,必須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和防禦體系。不出意外,馬克龍提議建立歐洲軍的計劃遭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反對,美國不會同意歐洲除了北約以外還出現一支不受美國控制的歐洲軍。

綜上,國家之間的交往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先,法德發展同俄羅斯的關係自然是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法德雖然與美國是盟友關係,但是為了自身利益,並不會事事聽從美國的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親俄或親歐都不是最佳選擇!
克里米亞對烏克蘭來說有多重要?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