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行書字帖精品,不收藏就可惜了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漢代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隸變」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變革。隸書在結構上衝破了造字「六書」的本意,字形變化很大,在書寫線條上,改變了篆書的勻稱、單一的線型,用筆上提按、轉折、方圓、藏露之法畢現,充分體現了毛筆的工具性能。漢代書法的多元發展,標誌著書法自覺期的到來。書法已開始脫離實用而成為人們創作和審美的對象。「隸變」所帶來的結構變化、筆法變化引起楷行草書的誕生、發展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行書創作的要求,首先要懂得鑒賞或創作的要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準,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云:「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覆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采百家花,釀自家蜜」。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行書的代表作,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