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紐約時報又黑中國,但這回卻被這在華美國人狠狠抽臉!

紐約時報又黑中國,但這回卻被這在華美國人狠狠抽臉!

昨天下午,B站上出現了這樣一條高能視頻……

發布視頻的是一個叫「NathanRich火鍋大王」的網友,是一枚居住在中國的美國人:

Nathan的B站賬號

昨天下午,這枚美國小哥發布了一條和美媒《紐約時報》有關的視頻,短短一天已在B站上有了17.7萬播放量、4000 條彈幕。

就連主頁君此刻正在觀看時,也有2000多人正在和主頁君一起觀看:

而這個B站的「新晉爆款」視頻,標題是這樣的……

Emmmmm....對於《紐約時報》各種無中生有、抹黑中國的德性,咱們都快見怪不怪了。

沒想到這回連美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還特意錄了視頻來「揭露外媒的謊言」……想想就很帶感啊

在視頻里,美國小哥所提到《紐約時報》抹黑中國的,是它9月底刊登的一個視頻報道,名為「中國掠奪性的醫療體系的內幕」(Inside China"s Predatory Health Care System)。

一點開這個視頻,昏暗的畫面,陰森的背景音樂,故弄玄虛的運鏡……愣是有把新聞報道強行搞成恐怖電影的架勢。

不過,影片處理手法什麼的先且不提,《紐約時報》這個所謂「攻擊中國醫療體系」的視頻,本身的內容就充滿了各種混淆黑白、偷換概念的槽點。

而美國小哥Nathan呢,也相當給力,愣是錄了一個長達40分鐘的視頻來駁斥《紐約時報》,堪稱戰鬥力超強的打臉了!

小哥提到,《紐約時報》視頻的主人公,是一名不幸患癌的老人。

2011年時, 68歲的她被診斷出癌症晚期:

之後,這位老人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醫生曾建議過她化療和放療,但被她自己給拒絕了。

於是,醫生給她開了治療藥物:艾瑞莎

不幸的是,老人服用了9個月後,艾瑞莎不再起作用。

於是,在2015年左右,老人原本在醫藥公司有著體面收入的兒子,自己辭去了工作,搬去了父母家以便更好地照顧生病的母親。

關於「兒子收入體面」這點,也曾在《紐約時報》的文章里有所提及:

Mr. Zhang vowed to save her. He quit a decent-paying job and moved in with his parents in a barely furnished apartment in Jinzhou.

張哲軍誓要救母親的命。他辭掉了一份高薪工作,搬去錦州一間簡陋的公寓和父母一起住。

(via NYT)

於是,在各種治療方法和藥物相繼失效、且老人不願意接受化療和放療的前提下,兒子為了幫母親對抗病魔,開始嘗試自己做治療癌症的藥物……

說到這裡,小哥提到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同樣不幸患癌,並且在診斷兩周後就去世了……

小哥感慨,通過各種嘗試和努力,在診斷出癌症後這位老人活了6年。雖然這她依然在75歲時不幸去世,但總體而言,她已經比很多高齡癌症患者活得都長。

而這,也是一個令人欽佩的、與病魔持續抗爭的故事。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到了《紐約時報》的視頻里,被歪曲成什麼樣了呢?

首先,是老人兒子的收入。

咱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紐約時報》在自己的文章里曾用"decent-paying" (待遇豐厚)來形容他曾經的工作。之後,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母親,兒子主動辭去了這份工作,轉而幹了份收入微薄的活,將主要的時間精力放在母親身上。

是的。明明是個人的選擇,但到了《紐約時報》的視頻里,變得只有這樣一句話……

直接把老人的兒子定位為收入微薄的「窮人」,《紐約時報》這視頻是想渲染什麼?

估計很多國內盆友已經猜到一些「套路」了:病魔讓窮困的人無路可逃(而富人或許可以這樣那樣),這種渲染貧富矛盾的套路《紐約時報》早就耍得很溜了。

但小哥對這「套路」毫不客氣地打臉了:不富裕的重症患者在中國或許不好過,但在美國難道就好過嗎?!

來一串新聞標題……

Double kill...

Triple kill...

小哥發出靈魂拷問:這還尚且是美國普通人所面臨的困境。那對於那些貧困的美國人,他們又怎可能擔負得起高額的癌症治療費用?

接著,最高能的操作來了……

在《紐約時報》這個視頻里,主頁君聽到老人的兒子說了這樣的話:

「一個是易瑞沙(艾瑞莎),然後就是9291、2992、凡德他尼、阿西替尼、4002、克唑替尼。」

「現在是用了7種(葯)了。」

注意看上面字幕的紅框:明明人家說的是「用了7種葯」,字幕卻寫的「我們做了7種葯」。

……怎麼著,難道艾瑞莎也是她兒子自製的不成??

看到此,美國小哥忍不住再一次靈魂拷問:為什麼《紐約時報》要更改她兒子的原話?為什麼要暗示「所有的葯都是自製的」?

關於這位患病老人和她兒子自製葯的故事,在這個視頻里暫告一段落了。

然後,《紐約時報》對此來了個神總結這是中國醫療體系危機的徵兆。("It"s a symptom of the health care system crisis.")

等等……這是什麼邏輯?

小哥無奈道:這更像是體現了世界癌症危機,而不是什麼「中國危機」啊!

更有病的是,《紐約時報》的視頻想營造出一種「中國的醫院都受利益驅使」的感覺。

然後他們的營造方法是——拍攝且僅拍攝了一家醫院的門口。

一家位於上海的著名腫瘤醫院門前,排著長隊的人。

有人對著鏡頭抱怨,黃牛太多了,他們排隊要等很久。

然後《紐約時報》的結論似乎就可以來了:中國的醫院的確都受利益驅使。

小哥無奈地駁斥道:這是全國知名腫瘤醫院!而且還是接診量極大、價格相對較低的公立醫院!排隊這不是很正常嗎?人家想去好醫院看病啊!

這和「受利益驅使」有哪門子聯繫??

上面這最後一句,真是扎心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矛盾加深,波羅申科宣布:已經簽署法令 中止俄烏友好條約
祖國嫦娥落月背,台灣綠媒居然說……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