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故紙的溫情與敬意

對故紙的溫情與敬意

對故紙的溫情與敬意

對故紙的溫情與敬意

對於文字,中國人的情感首先是敬畏的,所謂「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發軔時,就帶有神性的至高無上的疏冷感。而知識普及、載體流變、媒介遞嬗等因素的發展,將文字在記錄功能之外的交流溝通、藝術、文化識別等功能亦開發出來,這是文字逐步回歸人間的過程,亦是文字的體溫漸漸回暖的過程。文字的溫度,來源與心旌與性靈的聚合,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就集合了文字全部功能的古籍而言,與其他藝術藏品相比,其溫度更趨近於溫暖的心靈。不惟如此,因稿本為手錄,而刻本為刻版印刷,因此「稿本較刻本更有溫度」,藏書家梁基永如是說。他對於人與文字關係清晰、感性的認識,也就決定了所著舊書散文集《故紙寒香》獨特的敘述基調:以人性為中心,而非以故紙為焦點;以脈脈世情為旨歸,而非以客觀著錄為重點。

舊籍無非具有文獻與人文的屬性。古籍的文本,是其根柢,亦是區別於其他藝術藏品最鮮明的特點。因此,若收藏機構首先將古籍當做藏品,而不是學術研究的文獻資料,顯然是有悖於古籍的功能訴求的。其次為文化訴求。這涉及多個方面,綜合了古籍本體研究及文獻所涉的歷史、藝術、掌故乃至審美等內容。沿著這個線索,《故紙寒香》的解讀亦可由不同角度展開。

清賞之,可感悅文字的溫雅。從文本出發,是文學研究的基礎。對於所藏古籍,作者首先重視的是內容。書中著錄的三十餘種古籍,時間多集中在清至近代,地區多集中於嶺南,這與他定下的古籍收藏目標息息相關。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讓他更關注於對嶺南作者作品的收藏與推重。書中對所收梁鼎芬、羅癭公、黎簡等人的詩詞集,他的介紹往往從文本解讀入手。

由於出身世家的關係,作者熟悉近代掌故,又精通詩詞,所選載的詩句,讀來不覺累贅反而精警有味,如梁鼎芬的《浣溪沙》「兒女神仙反自嫌,半生幽恨在眉尖。相思極盡轉莊嚴。 春景寫時三二月,花枝障礙幾重簾。纏綿蕉萃一時兼。」讀之讓人心旌搖蕩,頗能代表梁鼎芬「詞筆清迥、極馨烈、纏綿之況」(葉恭綽題《款紅樓詞》)。作為畫家,作者對黎簡詩畫相成之作「寒松帶天色,空翠落帆前。我友返回渚,孤城生暮煙。風捎鷹翅側,山缺巾綸圓。接棹煩漁父,深花送淺船」的解讀,生動展現了黎簡詩人兼畫家的身份。

陳永正先生認為,嶺南詩派在明代已成為中國詩壇的一個重要流派,經過清代的發展、到近代達到輝煌(陳永正《嶺南歷代詩選·前言》)。而即使作為嶺南近代四家,學界的研究尚非常有限,更勿論其它嶺南詩人。以文學作品自身的魅力帶給讀者愉悅,讓接受者傾賞之、神往之、而關注之,無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文獻學者,作者展現了其學術的敏銳性和責任感。

深品之,可體味人世的溫情。與一般收藏者重「精、珍、稀」不同,作者在自序說:「我的買書挑書,不專選刻劃精美,不挑宋元佳槧,要說有什麼專題,我只選有趣有掌故的買。……看到書裡面我喜歡的人、感動的故事,那就是我撿的漏、我淘的金。」這就讓他的收藏帶有更多的文人趣味,也引導著本書避開冷峻的著錄式語言,走向人世間的種種溫情。作為本書的主體內容,這個敘述面是一片寬闊的天地,無論關於古籍本身的書冊制度、版本鑒別研究,還是相關的歷史背景、人物軼事、制度掌故等等,作者娓娓道來,既如在月下閑話家常,又與書中古人經歷剎那間的風起雲湧、滄海桑田。他說「書應讀的不止是書上的文字故事,書後面還有人,書交上了泰運,書裡面的人,卻可能還在史海中沉淪。」 因此,作者常常用溫潤的文筆,以散文的語調,將書中古人細緻描摹與還原,如《泰華清鍾》篇對黎簡伉儷深情的稱述、《款紅》篇對梁鼎芬一生坎坷的勾沉等等,字句纏綿悱惻,令人動容。

嚴格而言,本書並非一本簡單描述藏品的著錄集,作者顯然並不滿足於基礎的著錄工作,其旨趣在於通過掀開古籍塵封的書頁,展現一段收集回憶、保存文獻、還原歷史、傳承文化的過程,這既是對文獻作者真誠的回應,亦是對歷史一種溫厚的致敬。

因此,讀《故紙寒香》,不必在明窗之下,若光線昏朦,卻恰恰是好的。在浮塵隱隱中,書中人物粉墨登場,搬演的不止於故紙上記錄的離離風騷,更有紛紜故實中的渺渺風煙。古籍寂歷,雖沉凝了歲月的清寒,而在本書作者款款的筆致中,便得暖意回舒,釋然,幽然。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古代名人畫像集《晚笑堂竹庄畫傳》
北京大覺寺藏清代木刻書板概述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