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這裡是復旦職獵的第 2 篇文章。

本文本意為了解答知乎小朋友的問題,順便為年輕人講一些求職理論。

全文約2500字,閱讀需要8分鐘。

原問題:為什麼名校本科生比碩士地位高?

先給結論:這句話純屬胡扯,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我們先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界定。

名校,系指在國內享有良好學術聲譽、優秀生源、強大培養能力、校友勢力在各個系統具有想當影響力的高等學府(其實美加澳歐日也有這種說法,但是這就是另個一個回答了)。

這裡我們只取排行榜前20吧;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這個等級的學校,基本上保證了你以後出去一般不會被鄙視本科

本科生與碩士,以培養學製作為區分,對於本碩連讀、本碩博連讀這種特殊學制,或者MBA,EMBA這種職業後教育,前者視為本科(高考分數線往往相近),後者在鄙視鏈上可能還不如碩士。

地位,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話題,是學術聲譽,還是就業歡迎度,還是校方重視程度?在這裡,為避免爭議,暫時界定為「受社會認可程度」與「局域共同體自我認知程度」的綜合。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平心而論,本科生和碩士生還是有差別的

逐點分析:

1.為什麼要比個高低

比較的存在,自然有其現實意義。硬要說碩士生地位低,甚至不是校友,的確存在邏輯依據。

本科生,碩士生,本質上是一種共同體認知,是一群人基於相同或者相近的生活經歷,將自己的小集體與社會大集體的一種切割。本質上,這是一種對於「我者」和「他者」的區隔,意味著「我們不一樣」。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你以為只有種族隔離?本科隔離了解一下?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網傳中金職工教育背景,今年比這還慘烈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網傳深招行非定向桂圓,最難就業季了解一下?

對此,滕尼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論述,「社區」是通過血緣、鄰里和朋友關係建立起的人群組合,它的基礎是「本質意志」,這是一個基於主觀意志建立的小團體;「社會」是靠人的理性權衡即「選擇意志」建立起的人群組合是約定俗成的大集體。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科生」「碩士生」是兩個認知意義上的「社區」。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滕尼斯,是個狠人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走到哪裡,人類社會也是圈子社會

第一個意義,是降低揀選的機會成本。譬如名校導師招研究生,自然是本校學生學術素養普遍好於外校;企業HR篩選應聘者,來自母校的本科學生則讓人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我自己水平不錯,我的本科師弟/師妹想來也不會太差。

試想,如果一個不信邪的導師或者HR堅持要過完所有簡歷,他要耗費多少精力,浪費多少機會成本?

提高效率就是提高生產力,這是現代社會運作的一個基本法則。

第二個意義,有利於維繫本校的學術霸權/聲望/校友實力。

不要認為高校是一片純潔的白蓮花,在這裡同樣有央地矛盾,有小集體和大社會的矛盾,有兄弟高校的矛盾。不相信的,去找上海兩所高校的招辦主任,問問他們誰才是中國top3的學校,今年本科分數線誰高誰低。

研究生分數線可以讓(畢竟自主劃線),本科生分數線,誰讓誰下台。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關起門隨便說,出了門,沒人敢說

藉由對校友認知的確認,將主要資源傾斜給本科生,高校體系可以保證資源(學術、商業、傳媒、政治)在本校體系內流動,「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怕暫時沒有收穫,長遠來看,也絕對比讓給外人來得有利。

是以,本科生與碩士生的區隔,是一件無論情感還是利益都大有可為的好事。

2.小孩子才分高下

高校存在鄙視鏈,本科生鄙視碩士生,碩士生鄙視博士生,三者又一起鄙視MBA、EMBA。

名校鄙視鏈是一種不能公之於眾的潛規則,一種隱藏在唇齒之間卻絕對不敢說出的禁忌。名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非本校)相遇,前者難免多多少少帶有一些驕傲,後者則容易產生自慚形穢之心。

這是人之常情,一則名校本科生錄取分數線往往高於碩士生的本科母校,人性使然,千辛萬苦考上名校,自然會對自己的勞苦無限放大,用以形成一種沾沾自喜的傲慢;二則碩士生畢竟不比本科生熟悉環境,易生出一種人離鄉賤的感受。

然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將這種感受輕易訴諸於口,甚至這成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恐怖——假如一個本科生說出「本科生地位比研究生地位高」這句話,就已經宣告了你在學術、能力上的無能,只能憑藉昔日的高考分數聊以自慰。

名校學生之間,比的是學術、能力、格局、事業,而不是誰「根正苗紅」「出身名門」。

對於這種現象,可以用心理學的「群體極化」來解釋:當存在一個現象,而想法類似的人相互商討時,他們通常會以接受觀點中更為極端的看法而告終,這個過程就是群體極化。當一個名校碩士生遭遇這種無端乃至愚蠢的鄙夷時,難免會將其放大,當這種負面情緒遇到合適受眾時,就會如火石一樣相互碰撞,形成共同體的刻板印象。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這事有那麼嚴重?別給不學習找借口

所以,只有最無能的名校本科生才會拿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差距來說話,而這些人畢業二十年,人生巔峰還是高考出成績那一剎那。

3.成年人都是校友

只有在校生才會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計較不休,畢竟除了這些東西,他們很難在其他方面找到優越感(其實也是閑的)。然而真到了畢業你就會發現,原來讓你覺得「有辱師門」的校友和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是如此的不值一提,只有在一些智力密集、資本密集的行業(資本圈、法律圈、學術圈),你才能夠體驗到滿地校友的快感。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金杜所律師教育背景(來源互聯網,侵刪)

而在這時,早你三年畢業的校友已經成了行業骨幹,早你十年畢業的校友已經是行業精英,早你二十年畢業的校友,有些更是成為了行業大佬,手中握著讓你垂涎不已的資源,只要大佬稍稍抬手,你就能少奮鬥十年——到了這時,你還會去鄙視大佬是某211本科乃至大專出身?

退一步講,哪怕你的碩士校友只是一個行業的前輩,他的指點和告誡也能幫你避過無數大坑,甚至幫你搞到內推(把年資差五年以上的本校校友弄進自己公司,對他們也是好事),你開始逐漸體會到校友的力量。

本科生和碩士生共同鄙視的,莫過於「交錢就能上」(實際上並不是)的本校MBA、EMBA學生。這些學生大多已經工作多年,屬於各自領域的精英,參加MBA、EMBA目的也單純至極——增加人脈、相互促進。然而等到工作之後你會發現,MBA、EMBA的學生往往是行業大佬,這時候是你搶著認他們當校友,而不是這些「冒牌貨」過來認你校友。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還是要老老實實考試的

名校里的二等公民:小孩子才分高下,成年人都是校友

學費動輒幾十萬,上得起這個的,不配當你校友?

(原本有張圖,還有關於公務系統的介紹,但是敏感了,刪了,你懂意思就好)

在此時,你恨不得全天下和本校沾上邊的都是校友,哪怕他只是來進修過一個月的成人班——畢竟,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