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照片:志願軍戰士為美軍戰俘理髮,圖7是戰俘的聖誕晚餐
抗美援朝時,人民志願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美軍以及「聯合國軍」官兵。為了安置這些俘虜,志願軍在朝北部碧潼建立了一個戰俘營。碧潼戰俘營里收容的有美、英、法等十三個國家的戰俘約3900人,這些戰俘中多數是美軍戰俘。來看一組抗美援朝時關於美軍戰俘的照片。當時,志願軍十分寬待俘虜。美、英等戰俘受到了寬大待遇。這一張照片是戰俘管理處的總醫院,一些戰俘生病後住院治療,受到志願軍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健康出院了。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堅定不移的奉行優待俘虜政策,許多美軍、英軍等國家的士兵當了俘虜後,得到寬大待遇,甚至比志願軍戰士的待遇還要好。這一張照片是志願軍戰士為美軍戰俘理髮。
在戰俘營,俘虜們吃得好穿得暖,傷病戰俘也得到了治療。很多美軍戰俘都說「志願軍是救命恩人」。有戰俘稱讚我軍戰俘營「像是一所學校」,「是世界上第一等的戰俘營」。這一張照片是碧潼戰俘營的工作人員,在給美英戰俘發放過冬棉衣、棉被等物資。
志願軍設立的戰俘營按國際公約的規定,設置了醒目的「POW」(戰俘營)標誌,並且通知了美方。然而,美方仍不斷派飛機前來炸射襲擾,有不少美軍戰俘被他們自己的飛機炸死了。這一張照片是管教人員在教美軍戰俘識漢字。
戰俘營中,戰俘們還可以自由地參加各種活動,還可以給家人寫信。戰俘營給戰俘們發了鋼筆、紙、信封,想方設法為他們疏通通信渠道。1952年6月24日,戰俘營幹部王玉瑞攜帶大批戰俘信件由碧潼去開城轉交給美方,但所乘的吉普車行至沙里院時,遭遇美軍飛機轟炸掃射,王玉瑞和司機當場犧牲。這一張照片是給美、英戰俘轉遞信件的志願軍工作人員(前中),正在給美英戰俘發放家中來信。
1951年5月,志願軍戰俘營文藝工作隊成立,經常在戰俘營巡迴演出,表演歌舞、戲曲、魔術等文藝節目;其後,電影隊、圖書閱覽室、牆報及板報園地、有線廣播等逐漸配備。這一張照片是戰俘們領取配發的肥皂、毛巾、牙膏等生活用品。
由於西方戰俘不適應粗糧飲食,常會患「營養不良」。為解決這一問題,志願軍在緊衣縮食的情況下,從國內調來了大米、白面、豬肉,改善戰俘伙食。志願軍十分寬待戰俘,為尊重歐美戰俘的風俗習慣,專門給他們過聖誕節。這一張照片是戰俘的聖誕晚餐:炸雞、土豆泥、牛排、番茄醬、黃油餡餅、水果、葡萄酒……
英軍莫尼卡·費爾頓夫人於1952年9月到戰俘營參觀訪問,同英美戰俘們談話、開座談會,仔細了解志願軍戰俘營的情況。之後,她感慨地說:「簡直是奇蹟!這裡真的不是戰俘營,而是學校。」這一張照片是歐美戰俘在殺雞(因沒有火雞,志願軍工作人員專門從國內買回來土雞代替火雞),準備聖誕晚餐。
戰俘營設有圖書館,提供各種外文書籍,戰俘們可以讀書報,聽廣播,看電影,舉辦讀書會、座談會、打撲克等等。這一張照片是戰俘營的醫生與美歐戰俘病號一起打撲克。
志願軍堅定不移的奉行優待俘虜政策,在俘管處總部設有總醫院,各俘管團、隊有衛生所,挽救了不少重傷、重病戰俘的生命。許多輕傷病戰俘也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受過志願軍醫護人員救治的美軍戰俘把志願軍稱為「救命恩人」、「偉大的朋友」,紛紛寫信或以其他方式向志願軍表示深深的謝意。這一張照片是歐美戰俘跳起了自由舞,來表示感謝。


※1949年黃金榮見到此人後,瞬間兩腿哆嗦,濕了褲子,連稱有罪
※清末北京老照片:賣藝女孩值得同情,慈禧太后向外國使節揮手
TAG:大貓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