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白茶餅先沖泡後煮茶,這是老白茶的專利,新白茶請退避!

白茶餅先沖泡後煮茶,這是老白茶的專利,新白茶請退避!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分享過,榨乾一款老白茶最好方式,是先泡後煮。

泡,自然是選用白瓷蓋碗。容量,還是常用的110毫升。透明光亮的白釉,覆蓋在表面,避免蓋碗吸收香氣。這層光滑透明的釉,是絕佳的香氣展示地。沸水沖泡後,香氣附著在釉上,揭蓋後可被嗅覺系統捕捉到。

白牡丹如蘭似桂的花香,春白茶馥郁芬芳的花香,白毫銀針的毫香,老壽眉的陳香、葯香,杯蓋都將其一一進行展示。

用蓋碗沖泡白茶,除了能體會到香氣的絕妙,還可以體會到每一衝湯水的滋味。濃淡深淺、清甜、清香、醇厚、甘甜等滋味,都能被感知。

沸水沖泡,當茶葉一次次被洗刷過後,物質由外到內逐步釋放,泡到七八泡後,需要坐杯才能讓物質更好地釋放。此時,手中的老白茶可以改用煮茶的方式。

煮過之後,老白茶又是另一種精氣神。

茶湯圓潤、醇厚、順滑,更具有飽滿的口感,湯水還會變得更加細膩柔和。

煮過三五壺後,一泡老白茶才捨得退場,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種利用率100%的沖泡方式,自然要好好利用。

對待老白茶餅是泡過後再煮一煮,那麼新茶餅呢?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嗎?

且來實驗一番,就能找到答案。

《2》

沖泡環節

茶器:110毫升白瓷蓋碗

沖泡茶葉:2018白牡丹餅

投茶量:5.0克

沖泡水溫:100℃

注水方式:環壁注水

出水頻率:五秒快出水

選擇2018白牡丹餅,也有小小的私心。這款茶最近用白瓷蓋碗沖泡,可以說十分驚艷。花香在杯蓋和湯水中炸裂,簡直攝人心魂,令人不禁思考:這茶的香氣,從哪裡來的?

沖泡後的第一衝,入口甜,宛若新鮮出鍋的糖炒栗子,帶著獨有的甜香,湯水順滑而清甜,清香似新鮮蓮子的氣味,沾染著露珠的蓮蓬,被一雙巧手輕鬆剝開,翠綠嬌嫩的蓮子應聲落地,用指甲輕輕掐開蓮子,瑩白的蓮子呈現在眼前。咬一口,脆、爽、甜、鮮。

爽、嫩、鮮、香,一直在白牡丹餅的湯水裡交替出現。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這款茶用白瓷蓋碗沖泡,絕對不辜負它的品質,豐盈的花香交替在杯蓋上出現,氣清蘭蕊馥,如蘭,如桂,如清荷,如丁香。

湯水裡的花香也毫不示弱。湯中的花香,分為很多重,有含笑、有茉莉、有香檳月季、有玉蘭、有夜丁香.......香氣落水,水中生香,香孕水,水含香。喝一口,便是極美妙的滋味。

具體喝茶感受,可查閱村姑陳已更新的品鑒報告。

2018高山白牡丹餅,太姥仙子打開的脂粉盒子!

這些意志力頑強的花香, 一直到十幾沖之後才淡去,如清冷的月輝雖不如陽光般溫暖,卻也可以照亮歸家的路。

令人讚嘆不已的白牡丹餅,泡到七沖後改用煮茶的方式,又有什麼樣的表現?

《3》

煮茶環節

煮茶茶器:粗陶壺

投茶量:5克(之前已用白瓷蓋碗沖泡七沖)

注水量:400毫升

投茶方式:沸水後投茶

煮茶時長:茶與水共同達到沸騰狀態後,關閉電源,餘溫加熱半分鐘,而後倒出茶湯。

煮出來的茶湯,喝著是什麼口感?

整體感受,遠比蓋碗沖泡要差了許多!

第一壺茶,煮茶時間不長,整體品質特徵,用一個「淡」字就能形容完畢。

香氣淡,湯水淡。

煮過後原本的花香變得模糊,新鮮粽葉的味道成為主要香氣,花香一瞬間都消失,彷彿一夜枯萎的鮮花,失去了生命力。以花香為主要特色的白牡丹,若是沒了花香,將永久失去競爭力。

因之前沖泡過七沖,煮茶時間太短,反而讓茶湯變得淡。與沖泡時的醇厚感相比,煮出來的白牡丹就像是一大壺水裡頭,隨意扔了幾片葉子,只有微弱的茶味。

麻花由衷感慨:「這差別也太大了!還是泡著好喝。」

鑒於第一壺煮出來的茶湯味道太淡,第二壺煮茶時間延長,茶與水沸騰一分鐘後關閉電源,餘溫加熱半分鐘倒出茶湯。

煮茶時間長,粽葉的味道愈發明顯,像是鮮香粽葉包的粽子,遺憾的是,煮出來的白牡丹餅,花香難覓蹤影。

粽葉香,是比第一壺茶要濃郁。

但湯水,卻給了你猛烈一擊。相較於第一壺的茶湯清淡,第二壺的茶湯,簡直就是味蕾殺手!

咽下一口茶湯,舌面迅速形成一層薄膜,澀感產生。這種感覺,恨不得想用牙刷刮一刮舌苔,讓味蕾重回自由狀態。

茶湯里的苦味明顯增強,就像是白開水泡蓮子心的口感,苦味能快速讓你皺起眉頭。

用舌尖輕輕推動茶湯,明顯感受到茶湯有點刮舌頭,口感沒有泡著時來的順滑,也不像老白茶有醇厚感,整體而言,是比較難喝的狀態。

若不是事先知道這是白牡丹餅,你絕對不會把它與「白牡丹」三個字牽扯上關係。可見,沖泡方式,對白茶的影響,不止一星半點。

兩壺白牡丹茶喝完,迅速泡了2018春壽眉散茶,不為別的,就為了讓味蕾重新能感受到香氣。清甜、柔順、爽滑的湯水終於給了味蕾一絲絲的慰藉,從水深火熱中將味蕾拯救出來!

《4》

憑啥老白茶沖泡後還能煮,新白茶卻不行?

行文至此,想來多數人都會犯嘀咕:「同樣是白茶,為什麼老白茶泡過後還能煮著喝,新白茶卻不行?」

問題就出在二者的年份上。

一種為新白茶,另一種叫做老白茶。

新與老,隔著年份的距離,更橫著內在物質的差距。

白茶的傳統工藝,可分為萎凋與乾燥兩大環節,整個加工環節,不揉不捻不炒,百分百保留著茶葉中的物質。咖啡鹼、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等最大程度保留。

其中,對茶湯品質影響極大的咖啡鹼與茶多酚,含量也不少。

這兩種滋味的主要物質,主要不超過口腔承受範圍,都不會感受到苦與澀。而這種濃度的控制,源自沖泡手法。

新白茶,作為剛剛加工好之後的白茶,這些物質含量高並且處於活躍狀態。

哪怕是使用蓋碗沖泡,也強烈強烈使用快出水的手法。

在快出水的作用下,咖啡鹼、茶多酚物質釋放不多,不容易苦澀。若是沖泡時坐杯,咖啡鹼、茶多酚含量一旦高了,湯水那叫一個又苦又澀。

而煮茶,比坐杯更可怕。

茶葉與水長時間沸騰,高溫狀態下,會讓茶葉中的通道打開,內在的咖啡鹼與茶多酚沒了束縛,紛紛投入水中,使得茶湯濃度變大,自然會表現地苦澀味濃烈,一點兒也不好喝。

老白茶,完全不同。

老白茶是由新白茶經過陳化後得來,在陳化過程中,茶多酚、咖啡鹼的轉化為其他物質,含量逐漸減少。老白茶里的咖啡鹼、茶多酚相對新白茶而言,含量低,煮出來之後,也不容易形成苦澀味。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白茶煮著喝,不容易出現苦澀味,茶湯還擁有獨一無二的柔順感,湯水醇厚,清甜。

《5》

新白茶泡著喝,花香張揚、層次多變、馥郁而芬芳。

快出水後,茶湯中的咖啡鹼、氨基酸、茶多酚的比例適中,茶湯所呈現的口感,是清甜的,清爽的,清香的,爽嫩的,柔和的,以上種種,均是新白茶的特色。

若是非要強行將新白茶煮著喝,後果不堪想像。

村姑陳今兒為大家試過了!

煮茶的時間短了,水味中,茶味淡,完全不像話。煮茶的時間長了,茶湯麵露獠牙,向你展示了最可怖的一面,茶湯苦澀又難喝,實在不像樣。

勸誡茶友們一句話:感受新白茶的鮮香淳爽,使用白瓷蓋碗沖泡最好。

若是要體會煮茶的魅力,請將原料換成老白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解碼,從四個角度出發,圖文講述白牡丹和壽眉的不同!
聽說武夷岩茶喝著味道濃,像中藥?其實是這兩個因素沒選對!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