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P圖騙父母防催婚: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喜歡結婚了?

P圖騙父母防催婚: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喜歡結婚了?

1

前兩天,微博上出現了一條「P圖騙父母劉昊然是男友」的熱搜。

女生因父母催婚頻繁,無奈用劉昊然的照片和自己的照片P在一起,欺騙家人,假裝自己有男朋友。

碰巧的是,出現熱搜的那一天,我的一個朋友也給我發了幾張把喜歡的藝人和自己P在一起的圖,P得雖可以看出來是上了心,但也能一眼識破。

爆笑之餘,究其原因,竟也是因為不想過年回老家再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

這個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惡搞詩句,說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去相親。」

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催婚大戲也即將拉開帷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催婚是怎樣一種體驗?

綜合大家的描述,基本就是這樣一個內容:

每年最怕的就是逢年過節,一回家准被催。

家人不僅會給予言語上的壓力,還會時不時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你安排個相親局,用「都已經跟人約好了,不去就是不尊重人」為由,架你上台,不得推辭。

見了面並不喜歡,拒絕後又要再遭一番說教:你都老大不小了,還這麼挑剔,多相處幾天都不行,還沒有相處,怎麼知道自己不喜歡?

讓人不禁疑惑:「這婚到底是你們結還是我結?這是我的人生啊,難道我得硬要讓自己湊合過嗎?」

2

看到一個段子,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說是一個女生與父親途經一家酒店,剛巧看到酒店門前有一個別人為婚禮準備的花拱門。

父親對女兒說:「陪我走一次吧,我怕等你結婚的時候,我就走不動了。」

女兒聽聞頓時充滿愧疚,淚眼婆娑地和父親走了一次花拱門。隨後在短時間內,就與談了幾個月的男朋友結了婚。

婚後在一次閑聊中偶然得知,當時那一催淚橋段,竟都是家人設計好的。

女生受到了衝擊,雖然知道家人催婚心切,但也萬萬沒料到,還需要做到這個地步……

「你不結婚,我以後老了就帶不動你的孩子了。」

「我就想在我閉眼之前,看到你成家立業。」

打親情牌,是家人催婚的慣用伎倆,但這不正是利用了孩子的負罪感與愧疚感嗎?

家人的催婚行為總是伴隨著「都是為你好」這樣的話,但它就真的是好的嗎?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24:非愛行為》中提到,之所以會產生非愛行為,是因為愛的主體方對接受方的需求,體會地不準確,或者不想去體會

詞條《220:自愛》中也說,愛的基礎是尊重

而當父母在這件事上,說出「我都是為你好」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愛子心切,但通常都沒有想過,這是不是你需要的。

被催婚一族與家人的矛盾也大多源於此。

3

《奇葩說》里曾有個辯題:催婚是愛還是變態?

裡面正方范湉湉的觀點是:因為父母擔心你,希望有人照顧你,所以是愛。

反方蔡康永的觀點為,愛太巨大、太有壓力的時候,會干擾我們自己的人生節奏。

他說:

中國人很容易被孝順這件事綁架,容忍別人自己的選擇,是我們目前這個社會最需要的一個態度。

所以我們只求這一點,保留自我的空間,讓兒女們自己做選擇。

所以就要回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你來說,結婚是為了什麼?

為了愛情?為了承擔責任?還是讓家人放心?

節目中,柳岩說她希望被催婚,而蔡康永卻是討厭的。蔡康永說,這關乎於主動與被動的區別,因此歸根究底,結婚這件事,應該是為了自己。

如果你只是把結婚看作是報答家人、孝順父母的一個方式,那就本末倒置了。

這樣的婚姻,對你來說,更像是束縛。

4

美國社會學家安德魯·切爾林曾在他的一篇論文里,指出了美國婚姻意義變化的三個階段。

制度化婚姻:婚外性行為或者未婚生育都是不被認可的;

陪伴式婚姻:強調夫妻雙方不僅要是彼此的戀人,也應該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個人化婚姻:人們更多地關注自己在婚姻裡面有沒有成長,想法、感受有沒有在婚姻中得以表達。

而現階段的個人化婚姻趨勢,是由於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女性能夠和男性一樣,在外工作、賺錢養家,這個時候,為了家庭而失去自我的選擇,就不再是她們的唯一選擇。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發展成一個獨立有成就感的自我,而不應該僅僅是為了你的配偶或者家庭犧牲你自己。

個人化婚姻階段里,人們對婚姻的追求側重於自我實現、表達自我,獲得尊重等。

然而在壓力愈發大的現代社會,要想實現這些追求,卻並不容易。

社會學博士連岳說:

一方面我們對婚姻的這種需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們其實花更少的時間和伴侶去交流、去訴說自己比較個人化的需求。

簡單來說,由於想要登到山頂本來就是越來越難的,但是我們反而越來越難認真地去呼吸,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現在在婚姻裡面常常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在婚姻中的窒息感呢?

一句話:像單身一樣去生活。

美國著名的婚姻研究專家斯蒂芬妮·庫茲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篇文章,叫作《如何讓婚姻更美滿?像一個單身人士一樣生活》。

她在文章裡面寫道:

隨著人們推遲結婚、離婚率增加,還有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們其實越來越多的時間是在婚姻之外度過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成功經營自己的單身生活。

而且這種技能不僅是有益於那些沒有結過婚的人,它對你的親密關係也是非常好的。

我把它理解為,婚姻不應該是人生的全部,而「你也不會是我的一切」

因此,一個好的婚姻關係,就是在能夠互相陪伴之餘,還能各自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能夠和那些與我們能夠互相幫助、溝通、理解的人建立很緊密的朋友關係,要讓自己即使離開家庭,也不孤單。

連岳說,美國學者曾經預測婚姻會逐漸消失。一方面由於制度化的慣性,很多人仍然結婚,但是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其實婚姻根本沒那麼重要。

在我看來,無論結婚與否,都應該是為自己做出的選擇。

我們期待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無論它們是否姍姍來遲,都不必心慌。

往後餘生,最重要的還是能夠積極、坦然的面對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人際關係好的人,都有這一個習慣
情商高的人,都在用這種方式溝通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