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為了讓你們記住早教的重要

小編今天什麼也沒做,光顧著看書

去追溯人類教育事業的偉大進步之一

——

早期教育

在古代的廣泛應用啦

這麼一看,不得了

……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早在遙遠的古代

人們就意識到了早教的重要性

當時,早期教育已是走在教育界前端的弄潮兒

是備受書香門第和貴族教育推崇的教育方式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周代 ,便出現最初的早期教育「課程表」

《禮記 · 內則》里嬰幼兒教育年序表編撰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也就是說,那時的寶寶會吃飯了

爸媽(or老師)就會教他用右手拿筷子

能發音講話了,就會教導男孩子說話要雄壯有力

女孩子要溫柔婉轉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這張側重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徵培養的

「課程表」一直流傳至今

與現代意義上的早期教育所強調的興趣、想像力、智力等

多方面的開發可能還有些距離

但當時早期教育的思想從日常細節上已有所體現

春秋時期

《論語 · 顏淵》中孔子強調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寶寶從小就要自覺「克己復禮」

那時培養的品格就如同生來就有的天性

長期形成的習慣彷彿完全出於自然

模仿、接受能力最強,各種社會知識

人生經驗、生活習慣大多是在小孩時期獲得的

這時候形成的好習慣會受益一生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漢代 ,政治家賈誼也明確提出了「早喻教」觀點

喻教即「開導教育」

賈誼認為嬰幼兒剛出生沒有受到外界熏染

這個時候給予好的教育引導便會收穫最大的教育果實

此時進行早教,正是灌輸知識與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幼兒時期教育效果最佳,必須及早施教,才能健康成長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有個特別著名的教育學家——顏之推

寫了一本關於「子女教育」的《顏氏家訓》

其早期教育原則——

「抓緊時機,及早施教」,後世廣為流傳

顏之推認為嬰幼兒時期是認識的奠基時期

必須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長

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嬰幼兒處於「學期未充」、「精神未定」的階段,可塑性大

二是幼兒精神專一,教習效果好。愛教結合,寬嚴相濟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他指出,善於教育的父母必須能把慈愛與嚴教結合起來

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不善於教育子女的父母可能會偏執一端,不是愛就是教

只做到其中一個,往往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父母對孩子不能「無教而愛」

而應將教育與愛護結合起來,愛得其法

注重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他認為,人在少年時,神情未定

應注意家庭和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都是父母的親骨肉,父母對待孩子應該平等愛護

一視同仁,而不應偏愛一個、厭惡一個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明 代

後世學者在早期教育實踐經驗已越來越純熟

明代王守仁《傳習錄》中

「大抵兒童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貪玩又怕拘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老師應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在學習上多加鼓勵

使他們自發求學,才能收到進步迅速的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味管束要求,用枯燥學習內容充塞他們的生活

不僅收不到好效果

反而使孩子為了一些本可以正常流露的貪玩娛樂的念頭

而不得已以逃學、撒謊、作假、使壞等方式來達到目的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王守仁在繼承了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思想的同時

注意對天資各異、性格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法

歸納出潛移默化、自家解化、鼓勵樂學、日行考德等

與原理相統一的教育規則

建立了集前人之成的思想體系

智慧的古人早已認識到,當兒童內在成熟進度達到一定水平時,施行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拋開現代許多嚴肅、被寄予太多「成龍成鳳」期望的初衷,古人看待早教,似乎更簡單、更抵本質。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延續至今的早期教育

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用更加符合現代教學的方式

把古人的思想和精神發揚光大

幾千年前就被重視的早教,你還沒給孩子上?

(以上圖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老走神?這9張圖教你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男人三大責任+女人三大責任+父母三大責任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