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註於神經精神疾病創新藥物研發,「蘭晟生物醫藥」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專註於神經精神疾病創新藥物研發,「蘭晟生物醫藥」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2019年1月28日,專註開發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的「蘭晟生物醫藥」正式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翼朴資本領投,乾融資本、現有股東北極光創投共同跟投。據悉,此輪融資將加速蘭晟在創新品種原創性一類創新藥物DM-8021和LS-196的臨床研發進度,以及加速多組分/多相緩控釋和長效注射製劑技術平台和品種的國產化,並推出相應的上市品種,同時完成公司蘇州園區基地的建設。

蘭晟生物醫藥成立於2012年,定位於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創新藥物的研發,業務覆蓋小分子設計與合成、初篩、葯動學評價、藥理毒理學評價、註冊與申報到臨床試驗監查等。截止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數目超過800種的小分子化合物庫。

據了解,公司目前在研的核心產品LS-196是一種高選擇性的酶變構調節劑(靶標機制全新化合物),有望突破臨床中現有抗抑鬱藥物起效延遲、藥物抵抗的困境,佔領未滿足患者需求的藥物市場。研發進展方面,LS-196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臨床前的研究工作全部完成,目前已經提交IND申請。

另外,根據團隊給出的信息,公司的創新品種DM-8021臨床前的研究數據也證明了此結構全新的化合物安全有效,靶標明確、成藥性好,藥效和安全性均優於目前臨床一線使用的抗膽鹼藥物。同時,公司數個高端製劑品種處於臨床預BE階段。

據WHO統計,全球有幾億神經性疾病患者,包括腦卒中、顱腦損傷、脊髓損傷、老年痴呆、帕金森、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大病種的200多種疾病,超過了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癌症人群的總和。但在神經疾病的研究領域,幾乎無法獲得人的活體神經細胞或大腦組織用於神經疾病研究,而動物作為神經疾病模型與人的機制和表型又有著較大的區別。

這對葯企而言,研發難度過大、成效過低的特性都難以給它們帶來確定的收益,所以一直以來,神經性疾病領域都鮮有治療方案。LS-196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空白,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投資邏輯方面,翼朴資本林向紅先生表示,神經系統藥物市場潛力巨大,存在多個治療和患者需求未被滿足的領域。蘭晟團隊在神經系統藥物研發領域耕耘多年,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則表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未來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此方面的藥物開發也會成為醫藥領域的重要方向。

在神經性疾病治療領域,36氪還報道過霍徳生物、Sage Therapeutics、Fulcrum Therapeutics、Ovid Therapeutics等。


延伸閱讀:

潮科技 | 抗抑鬱藥物的百年縱覽

潮科技 | 告別帕金森,納米技術聯合基因療法清除關鍵蛋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即刻電音上線,林航說要為 3000 萬年輕人造一座城
蘋果國行 HomePod 測評:智能家居版 AirPods,將驗證果粉的終極信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