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明朝帝國覆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歷史上明朝帝國覆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明朝末年,導致帝國覆滅的核心原因大概有五個,分別是組織壽命、小冰河期、瘟疫、通貨緊縮、後金威脅,威脅順序從大到小。其中最難解決也是最根本的是組織壽命問題,不過也不是絕對不可能解決的。學過管理學的人都清楚,組織也有誕生、發展、興盛、衰亡的壽命周期,國家也是一種組織,所以理論上也會有。封建王朝往往會得一種癌,就是精英階層像癌細胞一樣吞噬太多資源,搞得其他人活不下去,中央政權也獲得不了營養。

反映在表象是財政困難、土地兼并、戶口隱匿等。這種情況往往從王朝建立就有存在,但隨著組織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嚴重,即所謂分利集團,古代叫結黨營私,只顧自己的小團體,不管給朝廷或者講整個大明造成多大損害。組織壽命的延長,和治癌症一樣,要把腫瘤切除,在政治上就是剷除危害巨大的分利集團。說起來容易,但需要極其高超的政治藝術和手腕,就如癌症手術也是需要醫生有豐富的經驗。這點崇禎其實有所意識,也一直試圖剷除一些不聽話的集團。但病灶找的不準,動作慢,切得也不幹凈。

崇禎最開始殺魏忠賢算是比較成功,但利用仕宦階層剷除了東廠頭目後,沒有反過來來清理一下勢力龐大的江南官臣。以崇禎的成長經歷和背景,要求他像朱元璋一樣拿著手術刀庖丁解牛,把整個大明的所有利益集團隨意搓扁揉圓,太困難。但如果萬曆、天啟多活一段時間,或者崇禎和皇太極能對調,這個問題有可能不那麼致命。然後是小冰河期和瘟疫兩個問題。其實這兩個問題都有解,但明朝做的不夠好,崇禎也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上面,他心心念念的是平遼患。小冰河期造成的糧食減產,在中國形成了歷史周期率這個怪東西,但明代因為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始,美洲的作物已經傳播過來,理論上糧食生產能力可以度過危機,但南方產糧區的糧運不到北方。這裡核心問題是漕運,歸根結底是漕運有太多利益集團附在上面吸血。

如果開海運,在北方設置一些口岸,讓各國商船運糧,明政府收購,理論上能解決,而且元朝有過成熟經驗。但把持漕運的特殊利益集團,顯然不可能輕易讓這種計劃得以實施,而且明帝國長期通貨緊縮,沒有現銀來收購,這個問題的根本性解決還是指向第一個問題,控制住分利集團才能搞海運代替漕運。然後是瘟疫,瘟疫也不是絕對無解,不像大明劫里拍的那樣,依靠藥石解瘟疫,瘟疫的解決辦法是搞隔離,這點在奧爾罕帕慕克的白色城堡里有深刻的刻畫,有興趣可以去看,實際2003年最終控制下來還是靠這個辦法。

明代有條件控制,但明末哨卡荒廢,崇禎又婦人之仁,最終瘟疫進了北京城,中央機構幾乎癱瘓,絕望中自己魂斷煤山。通貨緊縮問題,根源還是第一個問題。明末不是沒白銀,而是白銀被形形色色的官商所囤積,進入不了流通,開採再多銀山也不夠這些人屯和貪的。兩相對照滿清是不客氣的,屠刀一直對準江南士紳,殺到他們服從,到康雍乾時期都還沒事搞個文字獄,把一些權貴抄家滅門。屠刀之下,才有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工等財政改善。

崇禎的刀不快,刀法不精,自然不行。最後一個問題是後金的外部威脅。這涉及雙方最高統治階層的戰略概念能力。皇太極在這方面比崇禎高太多,或者講不是皇太極太厲害是明末統治集團的戰略思維能力不合格。實際上萬曆在這方面就不合格,養虎為患。崇禎的問題是根本沒判斷出來皇太極的戰略意圖,皇太極就是要先清除後方的林丹汗、朝鮮、毛文龍,然後繞開寧錦防線,對明進行擾襲,擾襲的模式其實隋滅陳就是這個模式。

崇禎集團的反應都是被動的,完全不了解皇太極意圖,一被破關就自亂陣腳,這點他遠不到朱厚照,甚至連英宗都不如。崇禎以前以熊廷弼等人之才能看得出來,但崇禎卻走馬燈似的換邊帥,導致沒人能深入了解情況,和盤踞東北幾代人的後金貴族斗自然處處吃虧受算計,整個明對後金戰史一直是明被牽著鼻子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她與納蘭性德齊名,是貝勒的側福晉,丈夫祖父是乾隆最看重的皇子
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諸葛孔明被請三次出山,另一個孔明終身不仕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