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問:現代人最羨慕哪種生活?

答:田園生活

問:什麼樣的田園生活?

答:陶淵明那樣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問:陶淵明那種田園生活,真實存在嗎?

答:真實存在。

問:如何實現這種生活?

答:多讀陶詩,貼近自然,遠離工業科技,做心靈的隱士。

問:如何做心靈的隱士?

答:答案就在陶淵明的詩中。

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從一開始就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庸俗的社會中,要想過清凈的生活,就要放下世俗的很多慾望和標準,追尋自己的本心。塵世就如同一張網,長時間呆在其中,不得自由,而且往往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煩惱纏身。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很多人半輩子過去了,往往並沒搞懂自己要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跟著社會大流瞎忙,而忙就意味著心死。而這一忙,匆匆就是三十年,就是半生。

現代人往往羨慕陶淵明的選擇,以為歸隱就是自由,就是拋下一切的洒脫。但真把陶淵明認真讀懂後,你會覺得他的選擇也是有痛苦和彷徨的,他的偉大就在於用心抵抗了現實。我們之所以敬佩陶淵明,是因為他勇敢主動地選擇放棄了使他不快樂的東西,全身心的融入到了大自然中,和天地融為了一體。而今天的我們即便不喜歡,即便不開心也依舊日日重複,不敢改變也不願改變,因為我們顧及的東西太多,放不下的慾望太多。而陶淵明至少真實地活過了,順從自己的本心選擇過了。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2,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我們現在處於工業文明中,但是這種文明並不是全都很好,它有著自身的弊端和危害,即工業文明越來越讓人類遠離自然,與自然和大地脫離了自古代就流傳下來的親密關係和依賴關係。現代的人們獲取自然的方式和渠道,不是通過與大自然接觸,而是通過科技手段,比如在電視里,在網路中,體驗大自然,我們最先理解月亮和其他很多自然事物,是從科技文明所製造的技術中,而並不是真實的從自然界理解,很多東西在這種工業文明的發展和演化中,大都虛擬化和異質化了。像陶淵明那種,與飛鳥相伴,與河裡的魚相處,自己開荒耕田,獨守田園的那種生活,現代人早已是背道而馳了。

至於像美國作家梭羅那樣,獨自一人跑到瓦爾登湖過那種徹底遠離現代文明的原始生活,估計很多現代人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他們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路,離不開各種各樣由現代文明所製造出的工具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方式。看似便利了,但從長遠來,現代文明對人們心靈和身體造成的各種傷害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長期和隱性的。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3,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薩特說過,活在現代社會,他人就是地獄,因為太多的他人改變著我們的思維和認知,讓我們無法從內在遵從自我內心的選擇,由此造成了人的迷失。而對此盧梭更是提出了「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的著名斷言。是呀,這個千年前的陶淵明想的何其類似。我們的生命從誕生之初,看似是自由的,但是真正經歷過生活深沉洗禮的人會發現,人生有時就好像一座監獄,所謂的自由只是我們的一種觀念錯覺,真正的自由是沒有。人活著,無時無刻不被很多外界的事物所束縛,我們看似很自由,其實一直在自我和外界營造的雙重枷鎖中過活。

從這點看,陶淵明有著極強的預判能力,他從一開始就明白了,人生是一個大的牢籠,我們把自己困在其中,不得自由,所以我們要跳出這個樊籠,回歸自然,回歸真我。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肉身無法在現實生活做隱士,但心可以。其實想想:「隱」不就是求真嗎?它包含著你內心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喜歡。今天的我們講「初心」,但現在的都市人已經忙得沒有心了,心都死了,亡了,還哪裡來的「初」呢?而「不忘初心」更是無從談起。

現代人慾望太多,由此生出很多煩惱,沒有慾望呢?又很痛苦,生出很多無奈,很多時候也許都是身不由己而不得不做出的無奈之舉。那麼至少我們可以陶淵明那樣,放慢自己的腳步,關注一下你身邊的自然,關注一下你身邊的人,更關注一下自己的心。如同陶先生那樣,住著草屋,遠離了車馬的喧囂,聽風吟,品山泉,觀日出,賞明月,整日和大自然相處,我們的心靈何愁不寧靜和安詳呢?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5,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王國維認為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和第二重可能就是少年和中年,經歷了世事,體驗了人間的悲歡喜樂,但是很多事情還是沒有看透,看淡。而第三重境界是看山仍是山,但是這個境界已經升華到了一種與天地相合的地步,就是說山川萬物都容納於我心中,我可以隨心所欲,像莊子那樣自在逍遙地馳騁於天地間,而不受任何外物的干擾和奴役了。

而陶淵明肯定已經到了這個境界,所以他才會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名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一種回歸自我;當我們回首往事時,雖已白髮蒼蒼,卻依然擁有一顆喜極而泣的心;這是一種永遠相信美好的精神狀態,是在夜裡翻開以前的日記就能像過電影一樣回憶自我經歷的一種人生倒敘,更是一種對生命過往的緬懷和祭奠。只要你努力去領悟,誰都可以見到自己人生的「南山」。

陶淵明的這6句詩太毒了,句句切中現代人要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能為精神自由而選擇放下和捨棄的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尊嚴和勇氣。人生一輩子不長,能不能有一段為自己而活的經歷。不要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不要怕聰明的人說你不夠明智,不要照原樣過別人推薦給你的生活,聽從你自己的內心,才能擁有最飽滿的人生。

陶淵明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可以忍受物質的匱乏,忍受精神的寂寞,把那些權貴和榮華看做浮雲。做隱士不是對現實的逃避,不是因為無法抗壓而選擇蜷縮在世界的角落,而是看透現實以後放下內心的欲求,簡單生活,無欲無求,給人生做減法。但這份簡單里又包含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豁達與通透。和世俗的官場相比,他寧願忍受生活的清苦而不願靈魂和精神受羈,不願自我的心靈受到干擾和污染,而這才是作為一個隱士最高貴最可取的地方。

不少老闆或企業家不止一次說過,自己活得太累了,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和情趣,他們特別羨慕那種勇敢去追尋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的人。放棄名譽、地位、聲望,走進大山,開闢另一種新生:一床一桌一椅一飯,只要心中有熱愛和激情,哪裡都是桃花源。這是他們一致都非常渴望的生活,儘管他們參加過很多瑜伽班和靜修班,但是內心還是無法做到像隱士那樣,因為他們的心還在塵世,還在塵網中糾結浮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超高的意蘊。現代人最缺乏的其實就是這種對生活的超高理解和超高意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威廉詹姆斯精華語錄22個,一起感悟心理學大家總結的人生至理!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生境界:天地合一,宇宙同一!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