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患了抑鬱症也有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

患了抑鬱症也有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

近年來,抑鬱症頻頻躍入大家視野,越發引人關注。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抑鬱症是目前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約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在世界十大醫療疾病負擔中排名第四。研究發現,患抑鬱症不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有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

大腦神經和腸道菌群相互影響

一般認為,抑鬱症是由社會、環境和個體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腸道微生物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人體腸道中存在著驚人數量的微生物物種,估計有超過10的14次方的腸道菌群,相當於人體全身細胞的10倍之多。微生物群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年齡、性別、飲食和生活方式等。

早在1920年,世界上已經有「腦-腸」軸的概念,人們發現大腦和腸道是雙向通信系統,互相影響,腸道疾病、腸應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往往會伴有焦慮抑鬱情緒。隨著對腸道菌群調控功能了解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認為,腸道菌群不僅調節腸道,還能影響人類腦的活動甚至行為。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可進行雙向通信,稱為「腦-腸」軸。在正常的範圍中,腸道菌群與人類宿主相互作用,宿主的腸道提供了細菌生長的環境,並且細菌為宿主體內穩態提供幫助。因此,缺乏健康腸道菌群者很可能導致這些關係的惡化,並最終導致疾病。

腸道和腦之間的信號可以沿迷走神經傳遞,迷走神經是連接二者的高速路。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益生菌的作用在健康小鼠身上體現在中樞神經系統的γ-氨基丁酸受體表達降低和抑鬱行為的改善,而這些效應沒有在切斷迷走神經的小鼠身上觀察到。在最近的一些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移植腸道菌群,能使一些焦慮不安的小鼠變得大膽,讓羞怯的小鼠變得喜歡與其他鼠交往,移植了抑鬱症患者體內細菌的小鼠也會表現出抑鬱的癥狀。

培養健康菌群能改變壞情緒

還有一些對人類的小型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益生菌乳飲料的3個星期後,原本情緒不佳的志願者們的情緒明顯改善。而另外一項實驗表明,在飲用了含有瑞士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益生菌混合物30天後,出現了對於焦慮和抑鬱癥狀的良好改善,並發現宿主體內的應激激素水平也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腸道微生物似乎能夠影響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的人體系統和健康水平。腸道微生物可能通過「腦-腸」軸影響宿主的腦行為,甚至心理狀態。而人們的行為也能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比如通過食物來改變它們,飲用帶有益生菌的酸奶等方式,培養自身腸道中健康的微生物組。

那麼針對如何防範抑鬱症中國健康網盟小編給大家幾條生活中的小建議:

1、保持樂觀的心態

2、多聽一些輕鬆的音樂

3、多交一些朋友

4、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5、多看一些色彩鮮艷的事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健康網盟 的精彩文章:

研究發現,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異常和精神疾病風險顯著相關
吃豬肝的四大禁忌!

TAG:中國健康網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