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瑞銀集團主席魏柏昂:美聯儲將放慢加息節奏,「衰退將至」言之過早

專訪瑞銀集團主席魏柏昂:美聯儲將放慢加息節奏,「衰退將至」言之過早

回想2018年初的冬季達沃斯論壇,在經歷了2017年金融危機以來罕見的全球同步繁榮後,各界精英對經濟、金融形勢一片樂觀。然而,貿易不確定性、金融市場巨震、經濟增速放緩接踵而至,市場對2019年的經濟形勢預期降至冰點。

「全球經濟動能仍然良好,市場總是容易在極度樂觀到極度悲觀之間轉化,我認為市場太悲觀了,目前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只是適度放緩,但我們並沒有進入衰退。」在第十九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期間,瑞銀集團(UBS)主席魏柏昂(Axel Weber)在接受第一財經的獨家專訪時表示。

在魏柏昂看來,固然繁榮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這並不代表衰退行將到來。不過他也認為,美聯儲可能會變得更為審慎,「我認為上半年美聯儲可能會暫停加息,並經一步觀察數據、重新評估經濟情況。」

魏柏昂表示,整體加息的節奏可能會放緩,但不排除美聯儲會進一步向中性政策靠攏,「現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不是中性的,因此下半年可能會進一步加息,2019年預計會在中期、年末分別加息一次。」他也認為,歐洲央行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會開啟加息進程。

針對備受關注的貿易不確定性問題,魏柏昂則顯得更為樂觀。「去年12月,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達成的G20共識就顯示了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意願,這是一個好跡象,而目前中美兩國也正在協商談判,只要對話、談判在開展,就有望達成新的協議。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推進對外開放,問題只是在於速度。我認為中美之間達成新的協議符合雙方利益。」

魏柏昂是全球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之一,曾任德國央行行長、歐洲中央銀行管理委員會理事,他還是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經濟顧問委員會的5位智囊之一。2011年時,魏柏昂更一度是歐洲央行行長的熱門候選人。如今已轉入私營部門的他也表示,不會再參與2019年歐洲央行行長一職的角逐,但他仍希望德國政府能讓德國的候選人來競選這一重要職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24日,瑞銀正式控股內地合資證券公司瑞銀證券,持股51%。至此,瑞銀成為首家增持內地合資證券公司股權以實現控股的外資金融機構。魏柏昂也表示,瑞銀將加碼對中國業務的投入,「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加大對中國業務的投入,只要我們看到QDII/QFII額度制度能夠更加靈活,且中國金融市場能夠進一步加大對海外投資者的開放程度。」

美聯儲或放慢加息節奏

第一財經:去年美聯儲的態度一度較為鷹派,但經歷了美股的持續劇烈回調,美聯儲對於加息的立場有所軟化,並於最近提出「耐心(patience)」的概念,如何看待未來的美聯儲貨幣政策?

魏柏昂:我認為上半年美聯儲可能會暫停加息,並進一步觀察數據、重新評估經濟情況,但不排除他們會繼續加息,尤其是通脹壓力開始上升。目前而言,通脹仍然受到抑制,整體低於2%的目標,因此通脹不是美聯儲繼續加息的理由。我預計上半年美聯儲會暫停加息,此後會觀察薪資增速、通脹如何變化,隨後美聯儲可能會在年中、年末繼續加息。

第一財經:美聯儲的加息決策是有數據依賴性的(data-dependent),但菲利普斯曲線在危機後有所改變,通脹很難會出現明顯上行壓力。你為何認為美聯儲會在上半年暫停加息、下半年繼續加息?是因為金融市場脆弱性還是經濟增長動能?

魏柏昂:目前就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非常悲觀。究竟美國是否會進入衰退,抑或是說只是間歇性疲軟,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市場認為美國衰退的風險上升,但我認為這太過悲觀,目前衰退的可能性很小。美國勞動力市場最新公布的2018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亮眼,新增就業人數超出預期,但市場現在經歷的間歇性疲軟主要是由於信心消退和避險情緒所致,晚些時候市場可能會重拾部分動能。

不排除美聯儲會進一步向中性政策靠攏,現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不是中性的,因此下半年可能會進一步加息,2019年可能會在中期、年末分別加息一次,但是整體會放緩節奏,但如果經濟數據持續維持強勁態勢,且驗證了美聯儲此前對經濟的評估,美聯儲不排除會繼續加息。

「衰退將至」言之過早

第一財經:你不認為衰退將要來臨,但是美國的這輪擴張周期是由很強的刺激政策所推動的,有觀點認為這種(順周期的)刺激並非必要,而且會導致此後周期很快終結,這也是(全球第一大對沖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的觀點,他認為下一次衰退可能會在2020年到來。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魏柏昂:美國在近年來的確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刺激政策的支持,例如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當然現在已經開始收緊,還包括2018年推出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稅制改革大幅降低了公司稅收,不過財政刺激效果正在減弱,2019年貨幣、財政的刺激效應都會下降,但整體而言美國經濟仍然很強勁。

一般而言,有兩種觸發點可能會引發衰退,一是金融脆弱性,但我不認為美國金融系統現在很脆弱;此外,貨幣政策執行上出現誤判是另一個可能,即央行收緊太快,但美聯儲已經明確表示會耐心等候,不會破壞經濟增長動能。因此,傳統意義上的衰退觸發因素現在並不存在。我認為現在經濟數據只是稍顯疲軟,這輪擴張周期已經持續了九年,這是戰後時期最長的擴張周期。很自然地,其動能可能已有所放緩,但並不意味著就會直接轉入衰退,而更可能是區間波動,我認為現階段衰退的概率並不大。

第一財經: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才是癥結所在。你認為美股的估值是否仍然太高?

魏柏昂:過去多年來,美股受到了貨幣政策的支持。如今的變化是,美聯儲去年開始縮表,歐洲央行開始減少購債規模,全球而言,央行的貨幣政策立場開始轉變。過去央行對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提供了很大的推動力(tailwind),但現在這種推動力變成了阻力(headwind)。量化寬鬆(QE)和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壓低了債券收益率,這使得股票更具投資吸引力,但現在全球貨幣政策開始轉向。不過,我認為歐洲央行在2019年還不會加息,至少不會早於今年9月。全球貨幣政策都還處於走一步看一步的模式,而不是馬上大幅收緊。

第一財經:去年以來,權重科技股的暴跌拖累了整體美股指數,科技公司受到了越發嚴格的監管,如何看到科技公司的市場趨勢?

魏柏昂:過去多年來,美股股價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漲。很多年前,主要股指的領頭羊幾乎都是工業公司,而現在的權重股幾乎都是科技公司。而當這段周期結束後,科技公司就變得更像常規性的公司,這些公司需要開發新產品、加強科技創新,而現在也出現了更多小型、靈活的科技公司,它們正在追趕先頭部隊,於是領頭羊開始遭遇挑戰。創新不是總由行業巨頭引領,目前更多是由中小型公司引領,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情況。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金融科技改變了銀行開展業務的方式,大型銀行仍然是行業的領頭羊,但它們需要適應新的商業模式,迎接顛覆性技術、金融科技、科技公司帶來的挑戰。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未來十年,科技巨頭會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它們也需要努力維持領頭羊的地位。成功都會被複制,後來者很可能居上,那些能將商業模式更進一步向前推進的「後來者」其實比原先的領頭羊更具活力。

歐央行或等到2020年再加息

第一財經:歐洲央行可能也會和美聯儲一樣,在2019年上半年先暫停、下半年再開始加息嗎?如何看待歐元區的經濟前景?

魏柏昂:2018年底,歐洲央行停止了QE購債計劃,他們也表示不會在今年夏季前加息。我認為2019年歐洲央行更可能按兵不動,採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根據經濟數據、美聯儲的加息節奏來進行調整,我不認為他們會在2020年前加息。

到2020年上半年,歐洲央行可能會開始每次小幅加息20bp(基點),先將負利率提升到接近0的水平,因為負利率是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需要先回歸正常,才能進一步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但我認為這些要到2020年才會發生。當然也不能排除一種可能性,即歐洲央行要等到下一個周期才能真正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

第一財經:誰會成為下一任歐洲央行行長?你本人對此職位是否有興趣?

魏柏昂:具體人選的確很難說,我本人也已經投身私營部門。歐洲有很多關鍵職位需要更換新人選,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央行行長等。歐洲一般都會採取平衡的方式,所有相關國家都會提名候選人,德國政府可能更傾向於由德國人來執掌歐盟委員會,這是歐洲很重要的職位,不能排除由德國人擔任歐洲央行行長的可能性,我認為行長一職是非常具有威望且重要的,希望德國政府仍能讓德國的候選人來競選歐洲央行行長。

第一財經:歐元區已經成立20周年,雖然歐元體系沒有崩潰,但也未對美元構成強力競爭。如何看待歐元的未來?

魏柏昂:歐洲有很多問題是自己造成的,例如希臘債務危機、外圍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近期引發爭議的義大利預算問題,英國脫歐也會影響歐洲整體的表現。面對如此多問題,歐元國際化沒有取得大幅進展並不令人驚訝。但是歐洲還是很重要的經濟區域,歐元也是重要的國際貨幣,但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崛起也在挑戰著歐元的國際地位。我認為歐元有很好的國際接受度,但這終究是由需求驅動,而不是政策驅動。

第一財經:你認為最終硬脫歐(No-deal Brexit)是否可能出現?

魏柏昂:我認為在最後一秒鐘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大,硬脫歐對歐洲本身和英國都不利,因此最終雙方還是要繼續談判,來尋求一個雙方都可以接納的解決方案,否則會出現大問題。

達成協議符合中美利益

第一財經:如今中美和歐美之間都出現了一定的貿易摩擦,你如何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看待這三方的關係?中國是否應當和歐洲一起來積極推動WTO改革,同時也實現自身改革?

魏柏昂:我如果在半年前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還會提及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此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之前也存在分歧,但經過了艱難的談判,這三者已經達成協議,我認為類似協議在歐美和中美之間也可以實現。

去年12月,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達成的G20共識就顯示了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意願,這是一個好跡象,而目前中美兩國也正在協商談判,只要對話、談判在開展,就有望達成新的協議。兩國在某些領域的談判,例如知識產權保護、新WTO標準等,其實這些改革都符合中國自身利益。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推進對外開放,問題只是在於速度。我認為美國不應該把中國逼得太緊,否則中國會不斷向歐洲、非洲、亞太等地區轉移。我認為中美之間達成新的協議符合雙方利益。

第一財經:你剛才提到的NAFTA/USMCA,從某種程度其被國際社會理解為是孤立中國的一種協議。同時,美國希望和日本、歐洲合作,建立更高級別的貿易標準,並推行WTO改革,以此來孤立中國,你認為這是否可能成為現實?

魏柏昂:我認為這不可能。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作用,雖然美國經濟至關重要,但如果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中國在2018年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超25%,因此各國都不可能將中國從全球經濟中孤立。現在按PPP(購買力平價)計價的GDP中國超越了美國,我認為未來中國最終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除了美國,中國可以尋找其他更多元化的貿易夥伴。看一下排名就可以發現,美國只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則是更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國,可見如果第三大貿易夥伴國要孤立中國,那麼其自身日子也不會好過。

第一財經:隨著中國不斷向更高的價值鏈提升,你如何看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

魏柏昂:如果美國限制中國進入相關科技領域,那麼中國會在倒逼之下靠自己的實力進行研發,這在長期而言有利於中國,因為有些改革會因這種倒逼而被更快推進,中國最終也的確需要經歷這些改革。

看一下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7家來自美國,3家來自亞太,其中有1家來自韓國,2家都來自中國,而歐洲1家也沒有,這就可以看出歐洲其實很依賴美國和亞太地區的技術,可能歐洲才需要加強研發創新,來追趕中國和美國。比起中國,可能歐洲才是選擇了更容易走的道路,享用來自於美國、亞太地區的技術成果。我認為,每個國家都需要有自己的獨立支柱技術,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能為己所用。

第一財經:歐洲在技術競爭中制定了規則,《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於去年5月25日生效,這被外界認定為歐盟二十多年來最大的數據隱私法規改革,而這也將影響未來的科技改革。

魏柏昂:過去歐洲有一些科技公司遙遙領先,目前如果單看工業生產,這對例如德國這樣的經濟體仍然貢獻很大,但這是由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的,但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已經席捲而來,需要用數字化的方式來引領經濟發展。然而歐洲的數字化進程太慢,目前並不佔據領先地位,因此歐洲需要追趕。如果只是在工業生產方面存在優勢,但在技術和數字化方面落後,這意味著歐洲會在未來面臨挑戰。現在需要將公司改造成一個數字化世界,這其實就是美國矽谷的那些平台公司 (Platform Company)所做的。

瑞銀準備加大中國業務投入

第一財經:瑞銀其實也是一家平台公司,你們從去年開始倡導降本增效的發展戰略,能否闡釋背後的邏輯?如何規劃瑞銀的中國戰略?

魏柏昂:金融機構永遠是科技公司,數字交易等業務都是由科技驅動的。我們希望利用科技來提升效益,尤其是我們的核心業務中,例如財富管理業務。我們也希望加速布局那些增長強勁的市場,這意味著瑞銀需要在美國、亞太地區擴大業務,而中國則是亞太地區的重點。我們成為了中國第一家擁有51%控股權的合資券商,瑞銀也在亞洲擁有超過50年的經驗,我們未來也會繼續幫助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瑞銀可以將很多經驗、技術與中國分享,同時我們也將幫助中國投資者布局海外市場。

第一財經:作為一家外資機構的掌門人,你對中國監管部門有何建議?

魏柏昂:我們一直積極和中國監管層接觸,目前我們在投資額度方面仍然面臨一些限制,例如QFII、QDII額度的限制,如果額度能夠進一步提升,就可以使得外資進一步擴大業務,滿足外資的需求。對於中國政府近期把QFII的額度增加到3000億美元,我感到高興。我們也已經做好了加大對中國業務投入的準備,只要我們看到額度制度能夠更加靈活,且中國金融市場能夠進一步加大對海外投資者的開放程度。這一切都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大的進展,但希望中國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一些。

第一財經:現在有什麼會令你夜不能寐?

魏柏昂:早在去年初的達沃斯論壇期間,所有人都認為2018年將會是「金髮女孩」時期(Goldilock),當時人們對經濟頗為樂觀,但到了今年,情緒急轉直下、極度悲觀,但我反而認為2019年並不會那麼差。雖然一些潛在的問題仍然值得擔憂,例如貿易摩擦、英國脫歐、金融市場回調、地緣政治風險等,但全球經濟增長仍然具備一定的動能,2019年也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麼差。市場總是容易在極度樂觀到極度悲觀之間轉化,但我認為目前市場過度悲觀。固然繁榮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這並不代表衰退行將到來,目前全球經濟仍然健康,只是增長動能有所放緩。因此我們有理由降低預期,但不應該過度悲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央環保督察組:吉林四平違法違規項目頂風而上
遠辰科技趙揚:中國中速增長還有相當大的潛力,房地產不會崩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