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做到1,深入解讀華為如何將5G放進手機
5G終於要落地生活了,從5G網路到5G手機,這其實是挑戰更為艱巨的一步。
1月24日,華為不僅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5G多模終端晶元——Balong 5000(巴龍5000)和基於該晶元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而且發布會的最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宣布,在即將召開的MWC2019上,華為將發布全球首款5G摺疊屏手機。
5G摺疊屏手機自然令整個業界興奮,但未來影響更大的則是Balong 5000晶元帶來的5G生活。Balong 5000率先實現業界標杆的5G峰值下載速率,堪稱全球最快的5G晶元。可以說,Balong 5000是全面開啟5G時代的鑰匙,它可以支持多種豐富的產品形態,除了智能手機外,還包括家庭寬頻終端、車載終端和5G模組等,能在更多使用場景下為消費者帶來不同以往的5G連接體驗。
2018年是5G元年,在5G上積累已有近十年的華為,在去年的MWC上發布了基於3GPP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產品解決方案,涵蓋核心網到傳輸到基站到終端。正因為在5G上具有領先優勢,華為已經取得全球30個5G商用合同。
早已經成為全球通信製造業老大的華為,在5G標準上的引領、在全球5G網路建設上的領先,這已經是行業公認的事實,而對於5G網路最難的突破點——終端,現在華為也推出了Balong 5000晶元,讓5G手機以及多種5G智能終端提早問世,這還是出乎意料。華為如何將5G放進手機?這更值得行業解讀。
巴龍晶元:低調的潛行者
巴龍晶元此前之所以不太廣為人知,因為它其實是一個「幕後英雄」。 無論在功能機還是智能手機時代,決定通話質量好壞、信號強弱、網路聯接快慢的關鍵就是基帶晶元技術能力。所以,巴龍晶元也成為海思麒麟晶元最核心的組成之一。華為麒麟晶元是一款手機SoC,分為BP(基帶處理器)和AP(應用處理器)兩大部分,而巴龍就位於麒麟中的BP部分,直接決定著海思麒麟晶元的通信規格和標準進展。同時,巴龍作為移動終端的通信平台,也可以單獨出現在各類移動終端中,如CPE、數據卡等。
基帶晶元技術能力直接決定了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通信行業的競爭實力和市場格局,此前,只有英特爾、高通這樣的老牌晶元廠商才有能力提供基帶晶元,而以華為對技術的把控力,自然會在基帶晶元領域進行巨大的研發投入。雖然華為Balong 5000晶元今天才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但事實上,巴龍是華為2007年就推出的終端晶元品牌,已有近12年的深厚積累。
3G時代,巴龍上網卡曾服務於全球頂級運營商,而在4G時代,巴龍團隊配合LTE工作組參與了LTE標準和策略研究、試驗與測試評估、產業布局與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工作。如巴龍750率先支持LTE Cat12/13(UL),全球首商用4CA(四載波聚合),全球首商用4x4MIMO,下載峰值速率達600Mbps。
正是基於巴龍迅速成長的通信實力,麒麟系列晶元才能在全球通信方面具備行業領先實力,推動華為終端業務的迅速發展。從2012年開始,依靠麒麟和巴龍在核心晶元技術的快速突破,華為在旗艦手機上一直保持了領先節奏,尤其是2018年發布的麒麟980晶元以及華為Mate20系列手機,這是華為手機發展的關鍵節點。可以說,2018年華為手機實現全球2億部的銷量,這背後就有著巴龍晶元的默默貢獻。
做高端晶元是為了不讓別人卡住喉嚨, 華為必須有自家的核心技術,這也源於任正非的憂患意識。記得2012年的MWC展會上,寰寰姐見到任正非時,他正在與海思晶元的總裁見面。任正非特別對周圍的人說:「這位可是晶元企業界的重量級人物。」
一方面,華為早在2009年就開展了5G研發,是行業目前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華為投入5G研發的專家工程師就有5700多位,其中逾500位5G專家,並在全球範圍建立了11個5G研創中心。另一方面,華為將其在5G領域的研發成果同步向終端領域拓展,形成了巴龍晶元的突破,更將5G放進手機。
開啟5G終端新時代
5G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速率,相比於2G/3G/4G的演進,5G對全社會最大的意義就是將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和智能時代,這將對工業化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變革。
當前全球所有主流通信和手機企業都在爭戰5G,但這次華為推出的Balong 5000卻是首創了多個行業第一。Balong 5000體積小、集成度高,能夠在單晶元內實現2G/3G/4G和5G多種網路制式,能有效降低多模間數據交換產生的時延和功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戶體驗。
這不僅對網路和終端建設利好,同時更是巴龍系列晶元的又一次自我飛躍。Balong 5000還率先實現業界標杆的5G峰值下載速率,是4G LTE可體驗速率的10倍。與此同時,Balong 5000在全球率先支持SA(5G獨立組網)和NSA(5G非獨立組網,即5G網路架構在LTE上)組網方式,可以靈活應對5G產業發展不同階段下用戶和運營商對硬體設備的通信能力要求。Balong 5000還是全球首個支持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的多模晶元,可以提供低延時、高可靠的車聯網方案。
Balong 5000的技術能力並非僅在紙面上,在這次發布會上,華為還推出了搭載Balong 5000的華為5G CPE Pro,這是適用於家里的一種微基站,可以不需要有線進戶即可享受到高速上網體驗的一種設備。華為的5G CPE Pro可支持4G和5G雙模,在5G網路下可以實現3秒下載1GB的高清視頻,即使是8K視頻也可以做到秒開不卡頓,為小型CPE設立了新的網速標準。華為5G CPE Pro不僅可以用在家庭,還可以用於中小企業,為其提供高質量的寬頻接入,引領智能家居進入5G時代。
而作為5G終端的重磅產品,如余承東所說,基於Balong 5000的華為5G手機將在2019MWC上發布,這將是對5G智能生活的更大推動。
結語
2018年是5G元年,這其實是行業的5G元年,5G商用網路開始建設。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只有身邊有了5G終端,5G才算真正到來。
此刻,華為的Balong 5000正是開啟消費者5G智能生活的鑰匙,如余承東所說,Balong 5000將展開一個新世界,它可以喚醒萬物感知,促進萬物智能。2019年,華為正在開啟5G智能生活時代。
MWC2019,華為將發布5G摺疊屏手機,這必將是5G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5G網路,到5G晶元,再到5G終端,只有華為擁有這樣雄厚的端到端實力。
Balong 5000晶元的推出,從0做到1,華為將5G放進手機,這是華為的一大步,更是5G發展的關鍵一步。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博客、UC大魚號、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15/16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TMT自媒體。


※人才興、機制活,則事業盛,洞見平安年度新聞揭示的發展之道
※何剛的nova4感悟:2018年2億部手機的背後是華為手機對極致的追求
TAG:李瀛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