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養豬時代到來?中國的科技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養殖業

AI養豬時代到來?中國的科技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養殖業

網易、阿里之後,又一互聯網巨頭宣布加入養豬行業

京東旗下的財務部門JD Digits於11月20日推出了京東「農業和畜牧業學術研究計劃」,同時宣布啟動京東智能畜牧業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旨在將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和邊緣計算等技術引入養豬過程中。

這一系列方案的推出,讓京東成為越來越多的踐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中國科技公司之一。與美國科技企業不同的是,中國的很多科技公司願意毫不猶豫地深入農村,去做一些他們的美國同行不太願意做的「臟活累活」。

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中率先投入養豬事業的先行者,網易更是早在2011年就通過其子公司「味央」開啟了養豬項目。該公司為日常生活離不開豬肉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有機非轉基因黑豬肉。當然,這種豬肉自然是價格不菲,每公斤售價高達24美元。

今年2月,阿里巴巴公司啟動了「ET農業大腦」項目,利用視覺和語音識別以及實時環境監測技術,跟蹤每頭生豬的日常活動,從而將人工智慧引入養豬業。

事實上,AI養豬的背後是科技讓餐桌上的食物變得更讓人放心。

養豬這行業應該具有某種「魔力」,不然也會吸引互聯大佬們爭前恐後地參與其中。

利用AI養豬,經濟省錢又美味放心

科技公司「痴迷」養豬行業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分析了以下幾個理由:

首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供應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在豬的數量方面,中國佔據世界的一半,中國有7億頭豬,這一數量是美國的兩倍多。同時正在崛起的中國中產階級已經將他們對豬肉的偏好,無論是熏、烤、煮或炒,變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生意。

但這並不是技術進入農業背後的唯一原因。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也讓各大公司看到了商機:讓人們了解自己吃到口裡的豬肉都是從哪裡來的,能不能安心地享用。

這就是為什麼要求技術行業提供幫助的原因。阿里巴巴和京東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使用區塊鏈分類賬簿確保食品供應鏈,這些分類賬記錄了食品的數量和轉移,並將產品與序列碼和RFID(射頻識別)數字標籤相關聯。

而在以人力為主導的養殖行業,的確存在著不少技術局限性,例如數量難統計,豬的體重測量繁瑣,健康情況監測難、人工投喂導致飼料浪費等。

據京東方面稱,這些收集的數據已經將養豬成本降低了30%至50%,這可以節省5000萬元人民幣。這項技術可以監測豬的生長速度、繁殖、肉質和每隻豬所需的飼料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李德發表示:「結合更複雜的人工智慧分析,這項解決方案有望為每頭豬提供個性化的餵養計劃,這有助於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肉類。」他正在與京東合作開展此項目。

在京東研究所啟動時,李德發說人們過去認為養豬是最低等的工作。而如今,它已成為數字智能農場。

看來養殖業要經歷一場地震般的變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觀察家 的精彩文章:

馬雲寫書法賀新年,網友的評論笑翻了!

TAG:互聯觀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