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空飛行改變人類大腦 頭骨中位置變高部分區域退化

太空飛行改變人類大腦 頭骨中位置變高部分區域退化


科學家對15位宇航員太空飛行前後的腦部掃描表明,通常情況下這些變化與衰老等長期過程密切相關,其中涉及負責運動和處理感官信息的大腦區域退化。

  科學家對15位宇航員太空飛行前後的腦部掃描表明,通常情況下這些變化與衰老等長期過程密切相關,其中涉及負責運動和處理感官信息的大腦區域退化。


這項研究揭示了太空飛行對大腦的影響,包括負責運動和處理感覺信息的區域退化。然而,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時間推移,宇航員的大腦可能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這項研究揭示了太空飛行對大腦的影響,包括負責運動和處理感覺信息的區域退化。然而,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時間推移,宇航員的大腦可能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最新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對人類大腦的影響。科學家對15位宇航員太空飛行前後的腦部掃描表明,通常情況下這些變化與衰老等長期過程密切相關,其中涉及負責運動和處理感官信息的大腦區域退化。


  然而,這些研究結果也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宇航員的大腦可能會逐漸適應這些變化。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健康和人類行為學院雷切爾·塞德勒(Rachel Seidler)教授說:「我們知道在太空中身體中的液體會涌至頭部,當你看到宇航員的照片和視頻時,他們的臉看上去出現浮腫,因為太空環境引力作用很低,無法將身體內的液體向下牽引。」


  這些引力效應並不僅僅存在於表面,根據這項最新研究,太空飛行直接影響人類大腦白質,該區域負責控制運動和處理感官信息。同時,研究小組發現太空飛行導致大腦周圍液體在端腦位置聚集,使得大腦在頭骨中「漂浮得更高」。

  這可能在一種名為「太空飛行相關神經眼綜合症」中具有重要作用,該病症會導致視覺變化和眼球後部變平。塞德勒說:「這可能使液體循環減緩,可能是視神經受到壓迫,也可能是大腦牽拉視神經,因為它在頭骨中漂浮得更高位置。」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太空飛行對大腦白質的影響並非永久性,通常這些變化會在宇航員返回地球幾周就能自動恢復。然而某些變化會持續幾個月時間。


  接下來,研究小組還計劃對宇航員結束太空飛行6個月之後進行大腦掃描,這些發現不僅對宇航員非常重要,對未來的太空遊客也很重要,尤其是在不運動的生活方式非常普遍的情況下,研究人員指出,當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之後,他們的身體並未向大腦傳送那麼多的感官信息。


  塞德勒強調稱,隨著我們辦公室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傾向於久坐少動。雖然這與太空環境中對四肢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但如果我們總是躺著不動,大腦中白質通路的完整性會受到影響嗎?我們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或許能夠改變這些弊端。(葉傾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不了了之?專家:會按程序發布
科學幻想成真,人類將進入納米機器人時代?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