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文帝為什麼不用「推恩令」削藩?

建文帝為什麼不用「推恩令」削藩?

1402年7月,明成祖朱棣登基為帝,奪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失敗與錯誤的削藩政策息息相關,自古削藩就是一大難題,至今看來只有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效果最理想,那建文帝為什麼不使用「推恩令」削藩呢?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給自己所有的兒子。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趁機削弱他們的勢力,藩王逐步瓦解,對朝廷不再具有威脅。

建文帝之所以不使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為漢朝的藩王與明朝的藩王完全不同。西漢的藩王經曆數代的發展,儼然就是國中之國,這些藩王直接管理封地,只接受皇帝的節制。雖然經歷了「七國之亂」,但漢武帝還是心有餘悸,通過推恩令將封地瓦解達到削藩的目的。

明朝的藩王制度完全不同,朱元璋仿照春秋時期「尊王攘夷」,讓會打仗的兒子去守邊疆,效果其實還不錯,朱元璋曾經感慨:朕北顧無憂矣!最慘的是明朝藩王既沒有封地,還沒有兵權,藩王要調兵需要皇帝的批准和地方將領的配合,朱棣造反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張昺、謝貴,吞併他們的軍隊佔領北京城。

既然明朝藩王沒有封地,推恩令瓦解封地的辦法就不存在了。那明朝藩王沒有封地和軍隊,建文帝為什麼還要削藩呢?其實很簡單,朱元璋可以指望兒子們守衛邊疆,可是建文帝會覺得叔叔們可靠嗎?還有藩王和地方將軍混在一起,會不會變成他們的嫡系部隊,這會對皇權構成潛在的威脅,所以儘管藩王沒有謀反,建文帝還是要削藩。

還有就是推恩令實施起來比較慢,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剛繼位,就開始了簡單且激烈的削藩,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接連被廢,其中周王還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如果用推恩令的話,哪有這麼快速的效果!就連朱棣,也是靠裝瘋賣傻才僥倖躲過一劫。

推恩令雖然效果不錯,但也間接造成了西漢的滅亡。推恩令將西漢的皇族子弟全都打發到了民間,導致王莽篡漢的時候,沒有一位有實力的諸侯王捍衛劉姓皇族,這是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時候想不到的。

當然建文帝直接實行削藩最後也失敗了,他聽從黃子澄「先易後難」的建議,以為朱棣「獨力難支」的時候必定乖乖就範。可是建文帝想不到,自己向實力較弱的叔叔們開刀的時候,卻給了朱棣準備造反和反攻的時間、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棟哥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崇禎是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
上映8天才1600萬,史泰龍《奎迪》在內地為什麼票房低迷?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