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最多的國家,家家戶戶都能拿出幾個億,卻連一個雞蛋也買不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像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以及卡達這些中東地區的國家總是大家成為「土豪」國家,像「狗大戶」這類的綽號也是取了不少,而且其流傳度也是頗為廣泛。中東地區因為地理原因是現在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並輸出石油量最大的地區。來自中東的土豪揮舞著手中的鈔票,在世界各處都可以說是無往不利。但是,在別處也有國家比中東「土豪」國家還有錢,不過他們的「有錢」就比較另類了。該國的居民往往揮舞著幾百幾千萬的現金,卻在本國內連一個雞蛋都買不到。
這個國家就是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辛巴威。因為該國在本世紀初不穩定的政治局面,導致該國從本世紀初至2015年發生了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貨幣通脹。因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遲滯和嚴重落後,辛巴威國內的各個黨派忙於黨爭,無暇發展經濟。辛巴威政府選擇了不斷地超發貨幣來彌補經濟損失,大家都知道在沒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下不停地超發貨幣在短時間內也許會有那麼一點點作用。但是一旦時間過長,就會發生嚴重的貨幣通脹,比如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馬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辛巴威中央銀行發行的大面值辛巴威幣就是該國貨幣通常歷史的反映。在2006年8月份,辛巴威中央銀行以1:1000的比率用新鈔換取舊鈔。到了2008年5月,辛巴威中央銀行發行了面值分別為1億和2.5億的新津元。發行過後不到兩周又緊接著發行了面值為5億的新貨幣。辛巴威中央銀行並沒有打算就此打住,在過了僅僅一周之後面值25億和50億的鈔票又被辛巴威中央銀行印出來了。同年7月份,辛巴威中央銀行發行了面值100億的貨幣。
到了2008年末,辛巴威的普通民眾的日子已經相當不好過了。當時辛巴威貨幣額匯率已經跌至需要整整1000億辛巴威幣才能兌換僅僅1美元,再加上國內生產的落後導致物價奇高,用1000億辛巴威幣換來的1美元在辛巴威國內只能購買1個麵包。
曾幾何時是,辛巴威也是在南部非洲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的國家。辛巴威在上世紀80年代獨立之後,依靠國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殖民地時代留下的良好的工農業基礎取得了不錯的經濟增長。辛巴威是全球著名的宜居地,首都哈拉雷在上個世紀更是世界上著名的宜居城市,可以看出辛巴威當年的日子過得還是蠻舒適的。
該國之所以發生嚴重的貨幣通脹,是因為從2001年起辛巴威總統穆加貝為了履行當年獨立時黨內陪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夥伴的承諾,開始了國內的土地改革。但是隨著土地改革的進行,對土地原有的白人主任的賠償不夠,甚至最後演變為武裝搶奪,導致辛巴威國際形象大跌,被西方國家嚴厲制裁。以穆加貝為首的政府注意力全在改革上面,無暇顧及經濟發展,就這樣辛巴威發生了稱得上是傳奇的貨幣通脹。現在辛巴威國內開始了經濟改革,大面值的貨幣也已經被廢除,辛巴威國內經濟又重新走上了正規。發生在辛巴威的貨幣通脹值得任何國家警惕。


※已做好準備!白宮威脅2月後退出中導,俄羅斯對策嚇壞北約
※值得警惕!日本這次瞞過全世界,激光炮上航母死灰復燃
TAG:四代重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