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宋代十分重視書畫藝術的繁榮發展,開國之初,就在宮廷中設立了「翰林圖畫院」。畫院中,除了中原之地的畫家外,還招納了西蜀、南唐等臣服王朝的大批畫家,其中不乏黃荃、趙元長、王齊翰、周文矩等知名畫家。這樣,也就融合了全國各地的各種繪畫風格。到了宋徽宗時期,畫學被納入科舉考試之列,分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廣攬天下畫家。

據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和鄧椿《畫繼》統計,北宋時期有記載的畫家就有三百六十八人,形成了宋畫的繁榮鼎盛局面。在我國源遠流長的繪畫史上,宋代山水畫的創作最為突出,不但名家輩出,而且,以不同的筆法,來表現各種不同的山石樹木,形成「宋人格法」的各自獨特的風格面貌,影響後世多年。山西絳州(今山西新絳)人高克明就是其中名擅一時、較有成就的一位山水畫名家。

高克明,生卒年不詳,多才多藝,佛道、人物、花竹、鳥獸、鬼神、屋宇無所不能,山水畫有大氣疏闊超逸出塵的藝術旨趣。據劉道醇所著《聖朝名畫評》記載,高克明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公元1008—1016年)入圖畫院,宋仁宗時,詔作壁畫,升為翰林待詔」。宋若虛《圖畫見聞志》亦載有他於「皇佑元年(公元1023年)創作《三朝訓鑒圖》,畫三朝盛德,凡一百事,共為十卷」的記述,可見其在北宋宮廷畫院以及宋代畫壇的地位。

冬日一連下了幾場大雪,讓天地間一片銀裝素裹,河流結冰,林木托雪,面對這片充滿詩意的冬日雪情,讓人的腦海立時浮現出高克明的一幅山水長卷,那片雪後山林、溪畔人居的曼妙意境,令人賞心悅目,心馳神往。

《溪山雪意圖》卷,縱41厘米,橫241.3厘米,絹本設色。採用全景式的構圖,著重表現自然山水的和諧安然。畫面自右至左,依次安排了崗地、小橋、河水、溪流、村居、樹木、竹林、山岩、行人等多種自然景觀,結構和諧,層次分明,好一幅雪後溪山美景,盡收眼底。

作者沒有描繪寒風凜冽,雪花飛舞的冬日特有景象,而是選取皚皚積雪覆蓋山林、坡岡、屋宇、亂石、小船的場景,來塑造雪後山野的一種寧靜安然的美。

只見,雪後連綿起伏的群山,堆滿積雪,平整的小山坡上,松林勁拔蒼翠,竹林鬱郁蒼蒼,與皚皚白雪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一條溪流從山澗流淌而下,水勢湍急,注入一灣河流之後,水勢趨緩,顯得溫柔許多。

穿過一條小木橋,幾間房頂堆滿積雪的村居房舍,掩映在枯木青松之下,一人坐於草堂中,似乎剛從外面回來,頭上巾氈未摘;一個僕人正捧上熱茶,臉略扭向門口,似乎感受到了戶外傳進來的縷縷寒意,二人舉止神態各異,刻畫得惟妙惟肖。

坡下河邊,泊著幾條小船,船蓬、船身上落滿積雪。一條上有頂棚遮護的蓬船上,一人坐於艙前船頭,若有所思,似在欣賞眼前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

溪水對岸,一座簡易的小木橋,橫跨於溪水之上;山林下的山路上,一挑擔人正迎著凜冽的朔風踏著鬆軟的積雪,匆匆趕路,與四野寧靜安詳的景物交融,賦予畫面一種強烈的動感。

巨大的山石之間,松蔭之下亦有二處房舍,與溪流這邊忙碌的景象不同的是,均門扉緊閉,主人彷彿尚高卧未起,這也體現出作者處理景物的匠心。

筆法疏朗簡放,用色古樸雅緻,刻畫細緻,一筆不苟,只見松根勁張遒勁,屋舍工筆入微,淡墨渲染,意境幽深。對畫面的結構處理繁瑣而不蕪雜,平遠、高遠、深遠兼具,平灘遠渚,山、水、樹、石、人、船、屋、橋等一應布置,井然有序,小橋、流水、人家,一樣不缺。「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觀整幅畫面,可以發現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觀察細緻入微,採用動靜結合的處理方式,將雪後的山林村居於清冷寒寂中,蘊涵的無限生機的畫意,很好地表現了出來,皴法細膩,畫風嚴謹,蒼秀疏曠,格調高雅。

清書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說:「善師者師造化,不善師者撫縑素」,主張畫家在摹仿前人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高克明的山水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並不一味模仿前人,而是在博採眾家所長的基礎上,參以自己的風格,形成具有自家面貌的山水畫境。

高克明繪山水畫,從不輕易下筆,他經常穿行於山林曠野實地觀察,「箕坐終日」而不倦,回家後獨坐靜室,構思成熟始下筆,體現了作者對待藝術創作的嚴謹態度。

《宋朝名畫評》錄入北宋初畫家九十餘人,分人物、山水林木、畜獸、竹翎毛、鬼神、屋木六門,每門分神、妙、能三品,高克明的作品被列為妙品第一,給予了「鋪成景物,自成一家,當代少有」的高度評介。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嚴寒冬日,瑞雪紛紛,觀溪山雪意,賞如斯佳景,不禁讓人想起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山中雪後》,頓時令人眼界肅清,心曠神怡,一股置身畫中、體驗畫境的美好嚮往油然而生。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六十八歲的王莽將白髮染黑究竟是為了啥?
近代名人葉名琛為何客死印度加爾各答?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