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蘇漢臣 傑作八幅賞析
宋 蘇漢臣 開泰圖
【名稱】開泰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
【作者】蘇漢臣
【現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尺寸】151cmx103cm
【材質】絹本 設色
本幅描繪了梅花下童子騎羊。羣羊飲齕寢訛。紛繞其側。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
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子孩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可
謂栩栩如生,可用「著色鮮潤、體度如生」來形容蘇漢臣的畫風。左方褾綾處行書題跋:宋蘇漢臣九孝圖。神品。南友主人藏。
宋 蘇漢臣 貨郎圖
【名稱】貨郎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
【作者】蘇漢臣
【現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尺寸】159.2cmx97cm
【材質】絹本 設色
錄入:石渠寶笈三編(寧壽宮),第七冊,3304頁;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58頁;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85-86頁;《宋蘇漢臣貨郎圖》,收入劉芳如、葛婉章編,《嬰戲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四月初版),81頁。
宋 蘇漢臣 冬日戲嬰圖
【名稱】冬日戲嬰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
【作者】蘇漢臣
【現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尺寸】196.2cmx107.1cm
【材質】絹本 設色
畫姐弟二人在冬天庭院里玩耍的情景,姐姐的手裡拿著一根色彩斑斕的旗子,小男孩則用細紅繩牽引著一根孔雀羽毛,正想逗弄著貓兒。姐姐則挽三鬟於頭頂及兩耳,再以紅白相間的錦緞纏繞其間,與宋蘇漢臣秋庭嬰戲中的雙鬟同為宋代小女孩常梳之髮式。弟弟的頭髮束結著紅絲繒,形如鵓角,更增添孩童純稚的神情。
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賦予衣服華麗柔軟的質感。一隻黑白花貓在一旁自顧自地玩著毛絨球,兩人的眼神落在花貓的身上,將孩童與花貓間的互動關係處理得細緻可愛。畫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著冬令時節,畫家卻利用溫暖的紅、黃色系,將畫面安排得明麗爽朗,如小女孩、小男孩的紅色髮結、衣帶,華麗的紋飾,色彩斑斕的旗子,加上毛絨絨可愛的小花貓,使人不覺得有絲毫的寒意,反而結組成一派和諧而溫煦的情調。
宋 蘇漢臣 冬日戲嬰圖 局部
從這幅畫的尺寸、質地,及山石的皴法與《蘇漢臣秋庭戲嬰》十分相似,雖然在山茶、白梅及綠竹與湖石的相依相生的關係較凌亂,在構圖上也不如《蘇漢臣秋庭戲嬰》來得完整,但在山茶、白梅花葉的點染上,不僅能展現各種花材質感,如山茶葉的光潔堅硬,柔軟叢生的雜草,在花葉的翻轉細緻,符合植物生長狀態。在孩童的造形方面除了髮型不太相同外,其他如開臉,衣紋的描法幾與宋蘇漢臣秋庭戲嬰中兩個孩童相當類似。而小男孩頭髮束結紅絲繒,似為頭髮剛長後情形,在從秋至冬的時間成長過程來說,亦相當合理。種種的風格表現,應可認為是同一位畫家所畫,也就是說此幅可歸為蘇漢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應可認為是當初應是畫有四季嬰戲圖四屏,如今只存秋景的《蘇漢臣秋庭戲嬰》與冬景之《宋人冬日戲嬰》。這樣的純真可愛的嬰戲圖,令人看了心曠神怡,俗慮暫消。
宋 蘇漢臣 冬日戲嬰圖 局部
北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絹本設色 197.5×108.7厘米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蘇漢臣及秋庭戲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由於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加上全畫的描寫,極端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根據這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蘇漢臣 灌佛戲嬰圖軸 159.8×70.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蘇漢臣 灌佛戲嬰圖軸 159.8×70.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
蘇漢臣 嬰戲圖
作者簡介:
蘇漢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說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畫家。北宋末年任畫院待詔,南宋初年任承信郎。畫學劉宗古,所繪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畫,用筆工整細勁,著色鮮潤。尤擅描繪嬰兒嬉戲之景和貨郎擔,情態生動。傳世作品有《秋庭戲嬰圖》、《五瑞圖》、《擊樂圖》、《嬰戲圖》等。


※元代沈右小楷《中酒雜詩並簡帖》
※齊白石作品落款「虛增3歲」為防偽?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