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王子街花園的童話小屋、寶石般的蒂凡尼花窗和雄偉的司各特紀念塔

王子街花園的童話小屋、寶石般的蒂凡尼花窗和雄偉的司各特紀念塔

上一篇:站在愛丁堡的最高山巔,欣賞古城的最美落日

特別推薦:2018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15本書

Cloud Atlas End Title

Cloud Atla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Tom Tykwer;Johnny Klimek;Reinhold Heil

00:00/07:56

清早拉開窗帘,天氣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但也沒糟糕到下雨的程度。我們按計劃前往愛丁堡的王子街花園,今天要遊覽新城了。

說起新城,在《蘇格蘭——現代世界文明的起點》中有段介紹說,新城的建造使愛丁堡的貧富階層由垂直分布變成了水平分布。愛丁堡是歐洲少見的中世紀就有高層民宅的城市,由於老城空間狹小、人口眾多,住宅樓普遍達到六七層甚至更高,而且彼此靠在一起,只留出一條條逼仄的close。在沒有電梯的年代,低層作為店鋪門臉,富人一般住在中間層,窮人則不是住在高層就是住在地下。1766年,愛丁堡決定興建新城,年輕建築家詹姆斯?克雷格(James Craig,1739-1795)的新古典主義設計在參加競賽的六套方案中一舉奪魁。按其方案實施的新城建設一直持續到1820年,期間富人們大都陸續搬到空間開闊的三四層新城小樓里居住,而將黑乎乎的老城高樓留給了窮人。

如今的新城已不復當年那般規整,不少建築被重建,但街道依舊保留了當年的名字。在新城最初的規劃中,東西向的主幹道以當時的大不列顛國王喬治三世命名為喬治大街,北側為王后大街,南側為聖吉爾斯大街。喬治國王對聖吉爾斯大街這個名字不甚滿意,因為倫敦貧民窟旁邊的一條街道就叫這個名字,於是欽定改成王子大街,也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這個名字。細看英文的話,王子大街是Princes Street,王子用的是複數,因為當時喬治已有不止一個兒子。

新老城之間的分界線原本是愛丁堡的北湖,在新城建設後也一併得到改造,成為一處供市民休憩散步的王子街花園。花園免費開放,每天早晨七點開門,我們在靠近蘇格蘭皇家學院的花園主入口看到了蘇格蘭詩人艾倫·拉姆齊(Allan Ramsay,1686-1758)的雕像。

從那裡望下去,整個花園處在一條填滿綠樹的溝里,花園南邊的山坡上就是愛丁堡城堡。

走進「溝」里,發現花園東頭有一間童話般的小屋。它是整個王子街花園的設計師Robert Morham(1839-1912)設計建造的,在英國兒童劇《茶杯旅行記》中成為莉齊阿姨講故事的地方。

向西走的路上有一尊雕像是蘇格蘭雕塑家威廉·布羅迪(William Brodie,1815-1881)的作品,刻畫的是建築天才(中間的成人)為理論(右邊小孩)和實踐(左邊小孩)戴上桂冠。

花園中部有個大舞台被稱為羅斯音樂台,它由蘇格蘭釀酒協會主席威廉?亨利?羅斯(William Henry Ross)捐建,故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果時間來得巧,說不定能趕上一場露天音樂會呢。

西邊路上有個銅雕,記錄的是波蘭士兵和一頭熊的故事。這頭熊在二戰期間被一支波蘭軍隊收養,為此還將它列入士兵名冊,起名Wojtek,成為一名有軍銜的列兵。它在與納粹德國的戰役中承擔過搬運軍火的任務,戰爭結束後被送到愛丁堡動物園度過餘生。

王子街花園最西頭有兩座教堂,就是我們之前在城堡上看到過的,一座是位於花園西北角的聖約翰教堂,另一座是西南角的聖卡斯伯特教堂。

聖約翰教堂建於1816年,由當時不滿27歲的蘇格蘭建築家威廉·伯恩(William Burn,1789-1870)設計。伯恩出生在愛丁堡新城的一個建築世家,師從於大英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師羅伯特?斯默克。

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屋頂意圖模仿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聖母禮拜堂的屋頂樣式,但顯然它更多的是使用顏色突出扇形花紋而非繁複細緻的雕工。

聖約翰教堂東南不遠處的聖卡斯伯特教堂是一座8世紀設立的老教堂,宗教改革後成為蘇格蘭長老會教堂,1888年由蘇格蘭建築家希波呂忒·布蘭科(Hippolyte Blanc,1844-1917)設計重建。他保留了18世紀建造的哥特式尖塔,又在東邊建起兩座巴洛克式鐘樓。

教堂主祭壇後方有個半圓形的屏風,是參照達·芬奇繪製的《最後的晚餐》而雕刻的。我們知道,達·芬奇是將十二門徒按三人一組分成四組構圖的,但在這裡為方便起見,雕塑家將他們拉得更開一些分別刻在了三個框里。

祭壇左邊是講道壇,據說下方保留著教堂重建時的奠基石。

祭壇右邊是洗禮台,上方的雕像複製的是另一位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教堂內最值得一看的是北側樓上的一扇花窗。它被稱為「蒂凡尼花窗」,由美國花窗設計大師路易斯·蒂凡尼(Louis Tiffany,1848-1933)於1903年設計製作。路易斯·蒂凡尼是蒂凡尼珠寶創始人查爾斯·蒂凡尼(Charles Tiffany,1812-1902)的兒子,而花窗上的色彩恰如寶石般璀璨奪目。此窗描繪的是大衛迎戰巨人哥利亞,是英國僅有的五扇「蒂凡尼花窗」之一。

教堂外面是大片的墓地,陰鬱的天氣倒是正好配這裡肅殺的氣氛。

看到天氣不好,我們逛完這裡就轉去國家美術館了,反正室內參觀不受天氣影響。下午我們又去了王子街花園的東區,那時天已放晴,而且晴得特別透。很多人躺在草地上曬太陽。

最東頭那個黑黑的尖塔是司各特紀念塔。司各特我在前面的遊記中提到過多次,在這樣的地方建這麼大一座紀念塔,其在蘇格蘭的地位可想而知。1832年司各特剛去世不久,愛丁堡市議會馬上決定組織一場設計競賽要建一座紀念塔獻給這位文壇巨匠。當時自學成才的設計師喬治·坎普(George Meikle Kemp,1795-1844)擔心評委小看自己,化名John Morvo投稿參賽,沒想到一舉中標。

這座塔高61.1米,經287級旋轉檯階可以登頂(門票5英鎊)。在電影《雲圖》中,本·威士肖扮演的作曲家就是在這上面差點兒與男友相見的。

塔下方的司各特雕像由蘇格蘭雕塑家約翰·斯蒂爾(John Steell,1804-1891)創作,是眾多司各特雕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湖區初印象,這裡的房東心眼兒有點兒賊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