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盯一個字看久了,反而感覺不認識了?竟是因為…

為什麼盯一個字看久了,反而感覺不認識了?竟是因為…

你肯定有過這樣一種體驗——

長時間盯著某個字看,

或者重複寫一個字,

就會覺得這個字越寫越不認識

想想你被老師罰抄作業的時候……

盯著這張圖看1分鐘

你是不是就

不認識「哈」了

神經活動被你「玩累」了

盯著一個字看久了,容易產生陌生感,這一現象被稱為「語義飽和」。

20世紀60年代,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腦在接受持續相同的刺激後,會產生神經疲倦。

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同一個地方一直賣命地工作,高強度運轉後疲憊了,出現短暫的「罷工」

飽和反應從認知神經科學來說,就是一種神經活動的疲勞現象,由於短時間內容,刺激重複出現,導致了神經活動的抑制,不僅是在圖像識別上,會產生飽和,我們的聽覺、味覺、嗅覺都會。

如果你一直聽到嗡嗡的噪音,聽久了,不特別注意的話,就好像聲音不存在了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神經的「飽和反應」。

而一個字看久了,就彷彿不認識了,就是其中的「語義飽和」,也稱為「完形崩潰」,你不斷地去問大腦,這個字怎麼讀,大腦回答了一遍又一遍之後,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太煩,抑制了對這個字辨認的神經活動,你就認不出眼前的字。

以色列海法大學心理系教授魯斯?基姆奇的研究發現,在複雜結構的圖形里,整體輪廓和局部元素間的組織關係是同時被感知的,但如果注視的時間超過690毫秒,整體圖案的感知要更遲緩些。在某種程度上,看漢字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長時間盯著一個字,由於神經活動會降低,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僅能注意到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

盯著一個字看能解壓

「語義飽和現象」不僅存在於對字的識別上,還包括其他視覺、味覺等多個方面。

比如,我們面對一個熟人或本來已經熟悉的地點,看久了也會覺得陌生。

利用「語義飽和現象」,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焦慮。

比如演講焦慮,對那些飽受口吃折磨的人來說,不斷地重複一些單詞,會使大腦神經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產生的焦慮感。

如果你有時會為「不認字」感到煩惱,可以轉轉脖子,動動手指,暫時不去看這個字,過段時間再回來看它,就會發現順眼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水土不服的原因終於找到了!原來都是它們惹的禍…
千萬別買!干枝花≠「枯木逢春」,背後的哀傷逆流成河…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