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夫之論讀書: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王夫之論讀書: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承聖三年(554年),江陵淪陷,梁元帝在與西魏的戰爭中失敗,一怒之下燒毀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聲稱自己焚書的原因是:我讀書萬卷,還落得如今這個下場,讀書再多有什麼用呢?

難道讀書多真的能夠把人讀蠢嗎?一千一百多年後,王夫之批評道,千餘年來,沒有人不憎恨梁元帝不悔改政治上的錯誤和對人民的無道,卻將罪責歸咎於讀書。為此王夫之寫下《論梁元帝讀書》,對梁元帝的遭遇進行了深刻反思。

王夫之雖然不知道梁元帝焚的是些什麼書,但拿梁元帝所撰寫的文章來看,無非是一些華而不實的辭藻駢文。

話說當年,武帝蕭衍被叛賊挾持,國家面臨分裂,危在旦夕,而梁元帝依然早晚苦讀,樂此不疲,精力消耗,既不伸張正義,又不會把握時機,這和沉迷於賭博酒色,又有什麼區別呢?

王夫之認為,歷史上,像梁元帝讀書把自己讀蠢的例子不少見。宋末元蒙之際,號稱儒者的人都喜歡講空洞的大道理,卻不想有什麼用處,計算著「五經」有多少字句,在章句的文字結構、呼應形聲上比附,飽食終日,這對身心有何益處呢?對人倫事理有何用呢?對政治教化有何幫助呢?

這種人不得志時,反教人禁錮他人之子弟;得志時,則誤了國家。這和梁元帝兵臨城下還在講《老子》、虜騎渡江還在聽高僧說法有什麼差別呢?

讀聖賢書,豈是像參禪禮佛那樣,只要每天抄寫誦讀就會有功德?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讀書呢?

王夫之指出:「領會書的精神實質,以確立修己治人之本;考察書中隱藏的意義,以達到精通事理、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的境界。善讀書的人得之於心,但能用書中的道理檢驗糾正自己行為的人太少。次一等的如太子李弘讀《春秋》讀到不忍卒讀的也很少,再次一等的如穆姜讀《易經》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愧疚的人一樣很少。」

不抓住書中的重點,不研究書的精華,不審察合乎時宜否,像漢儒曲解《公羊傳》而廢皇后太子;王莽曲解古書譏刺匈奴,都是妄解經典的蠹蟲。沒有高超的見識掌握書本大旨,沒有取捨的標準獨立審慎思考,那麼讀書萬卷,只會更加迷茫,倒不如不學無術者還能保持純樸。

王夫之一針見血地指出:「孔子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志定了再讀書方有益處。沒有聽說過漫無目的單單為學習而學習的。心無定志,讀書時心志就會隨時游移,異端邪說,流俗小智,乘虛而入,大則侵蝕人心,小則荒廢日月,這是梁元帝越讀越蠢卻至死不悟的原因啊!怎麼能怪罪於讀書之錯呢?一般的學者,效其淺陋,不能不加以警惕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品國學 的精彩文章:

決定成敗的,到底是天命還是人為?

TAG:靜品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