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臘月二十五,吃豆腐搶「頭富」

臘月二十五,吃豆腐搶「頭富」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五了

中國民諺稱: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

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

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

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

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

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那麼,臘月二十五為何要「推磨做豆腐」呢?

「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與勤儉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

「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時至今日,

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究其原因還是當地的一種傳說,

稱「灶王」上天彙報後,

玉帝會下界查訪,

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

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瞞過玉皇的懲罰。

傳說歸傳說,

但「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

沒有那麼多好吃的,

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其實,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

人們除了「磨豆腐」,

因各地的差異,

自然還有一些其它的風俗。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臘月二十五還有哪些習俗?

糊窗戶

臘月二十三祭了灶,臘月二十四掃完了房子之後,每年的臘月二十五這一天,老北京人就該糊窗戶了。

家家戶戶「糊窗戶」可不光是為了「對付」諸位神仙,更多的,還是自己看著順眼。誰不想在被修飾得煥然一新的環境里過新年啊!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裡,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照田蠶

照田蠶又稱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傳統祈年習俗,是臘月二十五日夜在田邊燃火炬的群體性活動,旨在祈求來年田之稻穀和蠶之繭絲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這項活動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隨著社會發展多數人家

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

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

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總之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愿是一樣的

「新年」嘛

就是要什麼都是講究一個新

所以福利來啦

亮寶樓傳世珍寶邀您換新啦!

新的一年也要亮晶晶

(文中圖片、數據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三秦遺珍——陝西鳳翔木板年畫
《三隻小豬》來約你!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