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周緣何「雷報」頻現?制度因素和商譽減值成主因

本周緣何「雷報」頻現?制度因素和商譽減值成主因

本周以來,A股市場可謂「雷聲不斷」,每天都有大變臉的業績公告出現,而市場也紛紛選擇用腳投票——股價跌停來應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近期這種業績大變臉的公告密集發布,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個股「黑天鵝」事件呢?

雷聲不斷

據不完全統計,本周一,盾安環境(002011.SZ)和ST冠福(002102.SZ)公告大幅向下修正業績,2018年分別預虧19.5億元~22.5億元和23億元~28億元,股價當天也毫不意外地被封死跌停板。

周二則輪到了科陸電子(002121.SZ)、天舟文化(300148.SZ)、永安林業(000663.SZ)、南寧糖業(000911.SZ)、奧維通信(002231.SZ)等個股,在紛紛公布了2018年業績大幅虧損的預告之後,股價也同樣被封死跌停板。

受到上述個股走勢的影響,本周前兩個交易日A股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小幅下跌,但下跌個股家數要遠超上漲個股家數,同時跌停個股家數也高於漲停個股家數。

本周緣何「雷報」密集

其實,本周「雷報」密集發布是有其制度性原因的。

上海和深圳主板年報預告是有條件強制披露,截止日是1月31日。有條件主要指凈利潤或凈資產為負、凈利潤同比變動超過50%或者扭虧為盈。如果沒有「達到」這些條件,就沒有要求披露。而創業板則是強制披露,上市公司必須在1月31日前披露年報預告。

目前,創業板共有742隻股票,目前已披露年報預告的個股家數只有約一半。這周還剩下3個交易日,創業板年報預告將進入密集披露期。一般而言,業績優秀的創業板公司都會搶先披露業績,而越是拖到最後的,往往都是「醜媳婦」。只是醜媳婦也總歸要見公婆的,於是乎,這周就成了「雷報」披露的密集期。

至於中小板,雖然和創業板一樣也是強制披露,但中小板要求的是在披露三季報的同時披露年報預告,截止日是當年的10月31日。雖然這周中小板沒有業績預告「雷報」,但是中小板有個專屬雷區——業績變臉。從歷史經驗來看,由於披露時間過早,中小板的預報準確度歷來比較低,在最後時段往往會出現大幅修正。

商譽減值成今年高風險區

除了制度性因素之外,今年上市公司業績「雷報」頻發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商譽大幅減值的影響。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部A股商譽規模約為1.45萬億元,其中創業板更是商譽高企的重災區,創業板整體「商譽/凈資產」比為19.24%,遠高於主板的2.60%和中小板的11.22%。

由於近來市場上開始討論有關商譽的會計處理方式變更,目前採取的每年測試後提取減值準備很可能會被每年攤銷的方式取代,這使得部分上市公司開始提前採取對應措施,實施「財務大洗澡」。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之所以近來很多上市公司因為商譽大幅減值出現巨額虧損,主要原因就是去年底有專家提出將商譽改成逐年攤銷的方法。很多公司一年的盈利也就一億元左右,然而賬上商譽卻有十幾億、幾十億,按照現在的方法,只要找一年大幅計提一下就行了,不至於出現連續三年虧損而退市的風險。如果變成逐年攤銷,那麼每年都變虧損,這等於直接宣告退市了。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趁著在新的會計方法沒實行前抓緊把商譽洗掉,長痛不如短痛。

也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這樣一次性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也不見得全是壞事,至少把投資者擔心的商譽減值這顆雷提前引爆了,再加上目前股指處於底部區域,這反而會使得上市公司後續能夠輕裝前進,更有利於股價的後續表現。

如何應對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又該如何規避上述這些「雷區」呢?

國金證券策略組通過研究發現,7種跡象表明上市公司可能會發生商譽減值:1)被收購企業業績和現金流惡化,特別是業績承諾未實現;2)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發生明顯不利變化;3)技術壁壘低或技術更新換代較快;4)核心團隊發生不利變化;5)特許經營權、相關資質等發生變化;6)市場報酬率提升導致折現模型中的折現率上升;7)子公司面臨來自海外的風險。

具體到創業板,其中三類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可能面臨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1)明確在年報預告中披露了商譽減值風險或商譽減值準備計提情況的公司;2)截至2018年三季報商譽占凈資產比值相對較高的公司;3)2017年業績承諾未完成且已計提了商譽減值的公司,並且對該業績承諾未完成子公司所對應的商譽減值計提比例較低。

而上述私募基金人士則表示,其實要規避這些「雷區」並不難,還沒有按要求公布業績預報的公司暫時不要碰就行了,只要過了這周,基本上上市公司2018年的年報如何都會大體有數了,到時候再根據市場情況和個股基本面進行投資就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17城經濟總量就佔了全國1/3,大城崛起成經濟增長原動力
中國聖牧連續巨虧後迎來「救援」,蒙牛3億收購聖牧子公司51%股權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