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啟動「造人計劃」?無痛分娩了解下
自然分娩究竟有多痛?
都說生孩子是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對女性朋友來說,「生育之痛」簡直是人生一大坎兒,想想都直冒冷汗。自然分娩究竟有多痛?醫學界將疼痛程度劃分為10個等級,一般分娩疼痛可達到8級~9級,部分產婦可能會感受到等級最高的10級疼痛。
為了生下可愛的寶寶,每一位媽媽都必須忍受巨大的疼痛嗎?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無痛分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18年1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發布《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要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分娩鎮痛診療試點工作。
我國的分娩鎮痛率比較低,目前尚不足10%,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60%的比例,英國甚至已經達到98%。國家開展分娩鎮痛率試點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圍產期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產婦分娩鎮痛水平,使產婦能夠在相對舒適的情況下完成分娩。
無痛分娩讓人期待,但與此同時,很多人對它也存在一些誤解和誤讀。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在江蘇省內較早開展無痛分娩,目前無痛分娩率佔到總分娩人數的50%~60%。下面,我們就通過問答,幫將大家解除心頭之惑。
Q
剖宮產可以通過麻藥來緩解產婦的疼痛,無痛分娩跟這是一回事嗎?
A:無痛分娩採用椎管內分娩鎮痛,阻滯子宮及宮頸與大腦之間的痛覺神經通路,從而減輕宮縮痛或達到完全無痛。
它跟剖宮產完全不是一回事。準確地說,無痛分娩應該叫做分娩鎮痛,是指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目前主要採用椎管內注葯鎮痛法,需要先在產婦腰椎處插入一根導管,麻醉藥物會通過小導管注入體內,且麻醉藥劑量只有剖宮產手術劑量的1/10。這種方式安全可靠,通過胎盤的藥物微乎其微,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證據表明其對母兒有短期或長期影響。
Q
無痛分娩這項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了嗎?
A:這項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開始普及開展,差不多已有近50年的歷史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實踐的反覆驗證,技術本身非常成熟。
隨著國內國外的廣泛應用,這項技術已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安全。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鎮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廣泛、最可行的分娩鎮痛法。這項技術起效快,緩解陣痛效果頗佳,非常適合對產痛異常恐懼的產婦。產婦全程仍能保持清醒,也能正常進食、飲水,能主動配合分娩的全過程,還具有產後恢復快、下床活動早等優點。就是說,無痛分娩既能減輕產婦正常生產時的疼痛,又能縮短產後恢復時間,真是一舉多得。
Q
如何進行無痛分娩?住院前就要跟產科醫生協商嗎?
A:通常無痛分娩是在醫護人員和產婦經過協商後決定的,需要雙方及時溝通。
Q
是否所有產婦都可以進行無痛分娩?
A:適合自然分娩的產婦主觀有做分娩鎮痛的意願,並在麻醉方面沒有脊柱畸形、顱內高壓、凝血功能障礙及穿刺部位感染的,都可以做椎管內分娩鎮痛。主要有三方面的禁忌:有陰道分娩、麻醉等禁忌症的產婦不能使用此方法鎮痛;一旦發現產婦出現凝血功能異常,需立即停止實施此法;如果產婦對藥物過敏、有妊娠併發症或腰部有外傷史,那麼應該明確告知醫生,是否可以實施無痛分娩需要由醫生來做出專業判斷。除此以外,大部分產婦都可採用無痛分娩。
Q
無痛分娩真的可以實現完全不痛嗎?
A:無痛分娩的止痛效果有限,無法做到徹底的「無痛」。其實無痛分娩的作用在於減輕產痛,起到鎮痛作用,而不是使產痛消失。臨產前宮縮加劇,由此產生的疼痛可能會使產婦換氣過度,分娩鎮痛可以通過促進子宮的血液流動,以緩解宮縮過度帶來的負面影響。
有些人完全無痛,有些人還是有痛感,主要與具體實施的無痛分娩方式以及產婦個人的體質有關。對疼痛的敏感度因人而異,在實施中並不能保證一點痛感都沒有。但在臨床上,無痛分娩確實很大程度地緩解了產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Q
麻醉會讓產婦生產乏力嗎?
A:無痛分娩使用的藥物濃度低、劑量少,再加上給葯時間的把控,不會影響產婦在第二產程(自宮口全開到胎兒娩出為止)的肌力。無痛分娩讓產婦在第一產程(從有規律的宮縮開始到宮口全開)得到充分的休息,到了第二產程好好發力娩出胎兒。
Q
產婦及其家人最擔心的的是,麻醉會不會傷害到胎兒?
A:椎管內鎮痛同常規剖腹產的麻醉操作方式一樣,但用藥量卻要少得多,通過胎盤的藥物微乎其微,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證據表明其對母兒有短期或長期影響。還可以減少產婦的應激反應、併發症,尤其對高危產婦是安全保障,產後恢復更快。
Q
無痛分娩安全有效且成熟,為什麼在中國的普及率不高?
A:一方面是觀念上的,有更多人對這一技術不了解,甚至以為是某些醫院有意推廣的特殊服務,且收費昂貴。還有一些阻礙來自產婦的家屬,尤其是上一輩,聽說要打麻藥,就擔心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傳統觀念覺得,生孩子都是那麼生的,哪有不痛的。
另一方面是客觀原因,無痛分娩非常「消耗人力」,分娩鎮痛時間平均在4小時左右,且需要麻醉科醫生全程陪同。一些地方麻醉醫生比較短缺,收費標準尚未明確,沒有進入醫保,患者負擔不起等也是原因。
來源/《大眾健康》微信公眾號
文/於紅 程守勤
校對/欒兆琳
排版/ 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肩膀痛就是肩周炎嗎?一個簡單方法可以判斷
※不吃晚餐真能減肥嗎?最準確的答案是……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