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教士湯若望幫明朝鑄火炮,為清朝修曆法,為何被康熙判凌遲?

傳教士湯若望幫明朝鑄火炮,為清朝修曆法,為何被康熙判凌遲?

明末清初時期,中華民族依然為世界強國,論實力絲毫不弱於西方國家,不少的西方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湯若望,此人雖然是一位德國人,但在中國生活數十年,經歷明末清初的戰亂,既在明朝當過官,又在清朝任過職,在這段歷史中擁有不小的名氣,一位洋人傳教士能夠做到這一步,不得不說他創造了奇蹟。這樣一位在明清兩朝都吃得開的外國人,為何在康熙年間被判處凌遲呢?

湯若望來華大概在1619年,第一站地就是澳門,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末清初戰爭時期,為了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起義和滿清軍隊入侵,明朝崇禎皇帝派人前往澳門,向葡萄牙購買西方火炮,而當時湯若望正在當地傳教,卻始終沒有能夠立足,恰巧遇到明朝官員採購,他覺得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於是就像這位官員推薦自己,自稱為火炮專家,能夠提供技術支持,就這樣,湯若望跟著明朝官員來到北京,人生出現巨大的轉折。

湯若望原名為亞當·約翰,在前往京城途中,他為自己取了漢人名字為湯若望,為了能夠獲得漢族官員們的認可,這位傳教士可以說做足了功課,在閑余時間刻苦學習天文曆法和儒家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通。在北京傳教幾年以後,他已經能說地道的北京話,在平時談古論今,很有才華橫溢的樣子,後來漸漸被崇禎皇帝看重,就這樣走進的中國官場。

湯若望擔任官職以後,幫明朝研製鑄造火炮,在技術上處於先進水平,後來大明江山被清朝取代,這位洋人傳教士沒有殉國的精神,於是就投靠了清朝,畢竟不管什麼人坐江山,都離不開人才輔佐,湯若望無疑也算是人才,精通曆法和武器鑄造,因此他在清朝也過得風生水起,先後經歷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皇帝,主要為清朝修法歷。

按說這樣的日子已經很幸福,但是他卻不了解中國古代官場的黑暗,完全屬於那種白的能說成黑的,湯若望就深受其害。康熙四年,三朝元老湯若望被御史官員檢舉,說他在為和碩親推演安葬時期出錯,並且所修法理也有漏洞,因此被判處凌遲,這些在《清聖祖實錄》都有明確記載。

這個時候湯若望已經70多歲,可以說是垂暮之年,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晚年被判處凌遲,據說在判決結果公布以後,恰巧北京出現地震,朝中迷信的大臣說是上天預警,於是就免除他的凌遲之行,就這樣湯若望保住了性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納粹黨「抬手禮」成為時尚,希特勒十分推崇,它到底有何意義?
蔣介石堅持寫日記60年,宋美齡僅留言一次,卻盡顯兩人深厚情誼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