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一個87平方公里的小島,被2國擁有,有2種貨幣,靠競走劃邊界

一個87平方公里的小島,被2國擁有,有2種貨幣,靠競走劃邊界

聖馬丁島是加勒比海東北部的一個島嶼,位於波多黎各以東約300公里。這個面積只有87平方公里的島嶼,不屬於任何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而是歐洲的領地。並且它居然不只屬於一個國家,而是被法國和荷蘭同時擁有。

法國佔據島上的53平方公里,荷蘭則佔領其餘34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概是6:4的比例。但島上荷蘭部分的人口卻更多一些,全島人口共7.7萬人,其中4.1萬人在荷蘭部分,3.6萬人屬於法國。

更為奇特的是,小島上居然同時存在著兩種貨幣。作為法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聖馬丁島也加入了歐盟,並以歐元為貨幣。 然而,當荷蘭本土於2002年開始使用歐元時,聖馬丁島卻沒有效仿,保留了荷蘭原來的貨幣荷屬安的列斯盾。在奴隸制的廢除上,小島兩邊也不統一,奴隸制於1848年在法國方面廢除,荷蘭方面則是在1863年。也就是說在從1848到1863的15年間,小島上一邊有奴隸制,另一邊則沒有。

小島就是這麼獨特的一個存在,兩方相愛也相殺,兩邊人民和睦又不願與對方相同。

小島上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近3000年前,公園前800年,印第安人從南美洲大陸抵達這裡,並定居。加勒比人隨後到達,因為島上發現了鹽礦,他們為這個島嶼命名為「鹽之鄉」。

1493年11月11日,哥倫布在第二次航行中發現了該島,那天恰逢圖爾聖馬丁節,於是將它命名為聖馬丁島。哥倫布很可能從未真正登陸這個島嶼。他可能只是看到了它,將它記錄下來而已,然後繼續航行。

在17世紀期間,荷蘭人和法國人為了控制該島的鹽礦而競爭,雙方一直僵持不下,直到1648年,兩國簽署了「康科迪亞條約」,從此將該島分為兩部分。

關於1648年時兩國如何確立島上邊界,當地人有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當時,兩國各挑選一名競走好手,兩人背對背地站在海岸邊,然後各自往相反方向沿著海岸走,不允許跑,直到兩人相遇,最後從起點到終點連一條直線,這就是兩國的邊界。而比賽的結果,很顯然,法國的競走好手比荷蘭的走得更快。

關於這個結果,民間也有不同的說法,傳說兩國的選手在比賽前都喝了酒,法國人喝了葡萄酒,而荷蘭的選手則喝了酒精度更高的荷蘭杜松子酒,結果有點醉,影響了速度。當然,荷蘭人也懷疑法國人作弊了,在中途跑了一段。

但無論如何,1648年並沒有真正解決邊界問題,多年來邊界一直存在爭議。在不同的時期,聖馬丁島有時完全被法國佔領,有時完全被荷蘭人或英國人佔領。直到1816年,在簽署「巴黎第二條約」之後,荷蘭和法國就分界問題才達成了最終協議。

然而實際生活中,除了有幾個紀念碑和邊界標識外,居民們根本不知道具體的邊界線在哪裡,島上兩國人民和平共處,任何一方的居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另一邊,或在另一邊從事商業活動,沒有任何繁文縟節。

二十世紀80年代,聖馬丁島進入了「大時代」,當時荷蘭方面對投資者的友好政策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法國方面也不甘落後,隨後對法國公民進行了特殊的稅收優惠,以吸引更多的居民投資到包船等旅遊項目中。

但兩邊的旅遊發展方向又是不同的,法國方面以其豪華度假村、幽靜的海灘和一流的美食為特點;而荷蘭方面則擁有繁忙的郵輪港口和熱鬧的商業區,更加熱鬧和親民。

如今旅遊業成為了島上的支柱產業,每年約有一百萬遊客上島,是小島人口的13倍。島上大約85%的勞動力從事旅遊業,並且還擁有了自己的機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不宇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與世隔絕的村莊:不通電,也無自來水,村民靠收集雨水過日
富士山竟是私有財產:憑法律將它私有,日本政府每年付巨額租金

TAG:王不宇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