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我國古代美學認為,摹寫物景,大體有三個不同的層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傳達出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備,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徵外,還要進一步體現出蘊藏於事物形體中內在精神實質來。而最高的要求則是遺貌取神,即為了更精確更豐富地表現客觀事物,詩人有時會故意忽略它們的某些外部形態以突出其內在的精神。在古代詩詞中,對於落花的描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內容。對於這些落花詩詞,結合以上美學理論,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可以說是三重境界。下面我們一一來看這三重境界。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落花

第一重境界是唏噓感嘆——「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杜牧《金谷園》)。傷春悲秋,見落花而流淚,嘆光陰之流逝,是古人最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關於落花描寫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層次,多表現為怨啼鳥,怪東風,嘆年華,面對落花,噓唏感嘆,進而表現為對美好事物消亡的感嘆。代表性的詩句如「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而在杜牧的《金谷園》中,更是把風吹花落悄無聲的自然景象與美人墮樓聯繫在一起,以粉紅的花瓣從枝頭飄落比擬紅粉佳人墮樓,寓有美人如花,紅顏薄命,美好的事物殞於一旦的感嘆,把落花比作美人墮樓,給人凄楚肅殺之感,充滿濃郁的感傷之情。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落花猶似墮樓人

第二重境界是昂揚向上——「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艷陽」(俞樾試帖詩),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從落花中看到春天的延續,展現詩人昂揚向上的精神。代表性詩句如「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劉慎虛《闕題》);「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宋祁《落花》);「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在這些詩句中已看不到悲愁的感傷之情,而代之以勃勃生機和在颯衰中現出昂揚奮發的精神。這需要詩人具有樂觀的情懷和激昂奮發的進取之心,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相對而言,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的落花詩詞已經不算太多了。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時有落花至

第三重境界是反哺延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表面是寫落花,實際卻在寫人。這是迄今為止能夠達到這一境界的唯一一句詩。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反哺大地,反哺花根,化作春泥滋養、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詩人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袒露出一個極為高尚的靈魂!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它會化作了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得以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延續。詩人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表明自己雖然離開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因而這一句成為了傳世名句。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

朋友們,你是如何看待古詩詞中這些落花詩詞的?你認為那一句才是描寫落花最高境界的詩詞?歡迎發表你的高見!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十首相逢古詩詞,傳達一種獨特的美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