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文/棲梧

林則徐,清代名臣,鴉片戰爭前主持了著名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爆發後,堅決主張抗英,並積極了解西方情況,被稱作「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爆發後,林則徐被罷職發配新疆,起複後歷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晚年,林則徐曾出任雲貴總督,在總督任上,林則徐恰當的處理了當地民族矛盾,維護了一方穩定,尤其在處理「永昌回案」的過程中,林則徐平等開明的民族思想得到了充分體現。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1839年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雲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由於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不同,民族之間關係比較複雜,常因日常生活細故,「始則口角,繼則鬥毆」,尤其「漢回互斗」最為激烈。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回、漢互斗時有發生,「回民本護其同類,漢民又私設牛叢,分朋樹黨,積不相能,往往釀成巨案」。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 古代農民集體收割

01.回民進京告御狀

據永昌府(今雲南保山市)舉人盛毓華撰《永昌漢回互斗案節略》記載,雲南永昌府的漢回衝突由來已久。道光二十三年(1843)是年七月三十日,回民木老蠻等與漢民張忠等發生互毆,漢民張忠被打傷,當地漢民中有很多參加燒香結盟的秘密組織,稱作香把會,張忠恰恰是香把會的一名香頭,「頃刻集數千人,布列城下,聲言殺回,回民亦嘩然而聚眾」。

衝突在漢回士紳的調解下並未擴大,但衝突過程中,漢民殺死回民一人,回民亦殺漢民一人,地方官府先表示雙方均不予追究,後卻以糾眾滋事為名,將回民馬四,木老蠻問罪;而對張忠卻未做處罰。自此以後,回民之心愈怒,漢人之勢愈張,「漢與回直冰炭水火矣」,由於地方官員對民族矛盾處置失當,回漢衝突進一步升級惡化。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清代雲南提督衙門舊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在永昌府屬保山縣板橋村,農忙時節,農民在田間集體勞作,漢、回村民因唱曲口角,香首萬林桂糾集漢民拆毀回民清真寺,燒毀回民房舍,「回民財物之被搶劫,子女之被姦淫者,不可勝數」,回民張世賢、武生丁永年商議報復。當地官吏採取「助漢滅回」的政策,在官兵及練總沈聚成所率練丁的燒殺下,板橋村附近的回寨村莊 「百餘戶遂為赤地」。

時任雲貴總督賀長齡得聽說回漢衝突後,不分是非曲直,派提督張必祿等率兵進剿「滋事回匪」,並親自到永昌督辦。賀長齡將為首的漢回「暴民」都緝捕問罪,表示官府「持平」的立場,但直接參与永昌城屠回的羅天池、恆文、沈聚成等漢族頭目不但沒有被懲辦,反而受到獎賞,致使「回眾難甘,是以群圖報復」。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清代大理府城五華門

心懷冤屈的永昌回民丁燦庭、木文科和杜文秀、劉義等,「痛念家口死亡,財物焚毀,心懷不甘」,以「香匪串謀,滅殺無辜等情」,決定進北京陳述冤屈,向皇帝「告御狀」時稱「京控」,道光皇帝得知大為驚訝,諭旨交由林則徐審辦。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清廷任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令其「悉心籌辦」回務。


02.但分良莠,不論漢回

林則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十七日到昆明上任。他認為:此時決不能再使用簡單鎮壓的方式來處理。因為「查漢而漢人目為護回,查回而回人又目為護漢,漢回各執一說,分辯不清。」兩邊都叫屈,查誰也不是,他認為目前只能「彈壓之使不妄動,化導之使不互疑」。於是「彈壓」與「化導」相結合,是林則徐處理漢回互斗的基本方針,秉公持正,恩威並施成為林則徐對待民族矛盾的一個基本立場。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 清軍使用的銅炮

林則徐總結之前官府處置失誤的教訓,認為官府即使用兵也決不能只針對回民,漢民中的不安分子也必須嚴懲,林則徐提出:「竊思漢回雖氣類各分,而自朝廷視之,皆為赤子,但當別其為良為匪,不必歧以為漢為回。」 他認為:「回民固為兇悍,漢民亦屬冥頑。」因此,應該以封建法製為標準區分「良」、「匪」,而不是以民族為標準,即「安分者即為良,生事者即為匪」。「但別良匪,不論漢回」,成為林則徐處理漢回互斗的總原則。


03.「狠辣」與「溫柔」

道光二十八年(1848)正月十九日林則徐由昆明出發前往大理,途中獲報:趙州彌渡地方,回漢匪徒抗拒官府,圍攻府衙,打傷官吏。林則徐大怒,調集二千餘名官兵先往剿捕,「統計燒斃殲斃約有四五百名」,陣前生擒及逸出被捕獲一百餘名,狠辣的手段迅速平息了彌渡抗官事件,挾此威勢,率大軍西進,林則徐由大理移駐位於永昌出入咽喉的永平。

永昌城鄉紳士耆民「咸知凜畏兵威,只求遵示辦理」,先後獻出匪犯130餘名。林則徐又通過明查暗訪,前後獲、獻各犯共430餘名,查明情節輕重,分別定擬問罪,其中問擬凌遲斬絞者145名,發遣軍流者188名,處罰最輕的也受到杖責,隨後林則徐乘勢下令搜捕竄擾各地的「余匪」,先後捕獲數百名拒敵官兵、焚殺搶劫、擄掠婦女的罪犯,分別情節輕重審明定擬。在林總督的嚴刑峻法下當地社會秩序迅速穩定。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滇西要隘龍尾關

當然除了近乎「狠辣」的暴力手段,林則徐查辦「永昌回案」也並不缺乏「溫柔」。官府對於大多數無辜平民並不牽連擴大,在處理彌渡抗官事件時,他一面嚴格處理對抗官府的不良分子,一面出榜安民,「先期示諭,各村良民,只須閉戶自守,概不株連……而凡婦女老疾幼稚,均派兵妥為護出,免其轉徙顛連。」用兵之後,他又親歷查視,下令「確查被燒受害,果系赤貧者,酌量給予撫恤」。

林則徐對平民百姓的體恤、保護,深得百姓的擁護,「男婦老幼,沿路俯伏叩頭」如解倒懸之苦。在大軍直奔永昌的路上,林則徐也先行告示,為免「良民驚悸」「玉石俱焚」, 宣布官府此行「以所辦但分良莠,不論漢回」,無關者不必驚慌逃竄,告示直送永昌府之後,原來被拆斷的瀾滄江橋板片被迅速鋪平,文報不敢阻留。

在這場軍事行動中,林則徐未經大規模流血而平定了保山數十萬漢族地主武裝的暴亂,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漢回仇殺,客觀上有利於人民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時人讚歎為「此亦古今用兵之一奇局也」,林則徐的這一系列行動堪稱封建時代官方處理民族矛盾的典範。道光帝以林則徐「調度有方」,加議「太子太保」的頭銜,並賞戴花翎。

林則徐總督雲貴時如何處理回漢矛盾?

圖/ 1856年,杜文秀領導雲南民族大起義


04.明波易彌,暗流難消

林則徐以平等開明的民族政策暫時解決了滇西的回漢衝突, 然而夾雜著民族矛盾的社會階級對抗並沒有得到解決,各種矛盾暗流涌動。在太平天國的影響下,雲南各民族的反清鬥爭再次興起。一代名臣林則徐去世後,咸豐六年(1856),雲南漢回人民因爭礦再次爆發衝突,清政府處置失當,激起民變。道光二十七年進京「告御狀」的回民領袖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佔大理,自立為「總統兵馬大元帥」,近二十年的雲南各族人民大起義由此拉開大幕。

參考文獻:

謝本書《雲南近代史》

林荃《杜文秀起義研究》

方國瑜《雲南史料叢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世紀末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承載了俄羅斯多大的野心?
自詡「帝師」的康有為憑什麼總是拒絕孫中山的橄欖枝?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