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姜夔很有寓意的一首詩,只有細心觀察,才能少走彎路

姜夔很有寓意的一首詩,只有細心觀察,才能少走彎路

出門遠行,若沒有嚮導,就容易走彎路。路上的風景很美,但在不知不覺中就容易走錯地方,或者選擇了不適當的路徑。若是人生大事,選錯方向就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沿路的風景雖然美好,卻不要忘記自己的前進方向。宋代一位詩人有一次就差點迷路,好在他善於觀察。

次石湖書扇韻

宋代:姜夔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姜夔的詞作題材廣泛,既描寫漂泊的羈旅生活,也抒發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姜夔為人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夏,范成大歸隱石湖後的第一個生日,姜夔從湖州趕往石湖祝壽。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題詩以後,次韻和了這首詩來抒發他的感受。

范成大的別墅坐落在江南水鄉的石湖,湖上煙波浩渺,兩岸林蔭繁茂。湖上飛架一座小橋,橋西彎曲的溪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邊,滯留著從村中池塘漂流出的浮萍。

姜夔雖然第一次來此做客,但問起范成大,很多本地人卻不知到是誰。他只能根據先前范成大簡單的描述去尋找,好在「岸閣浮萍綠有痕」,聰明的姜夔憑藉這一點,終於找到了通向村落的道路。這種情形如同武陵漁人,發現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尋到桃花源一樣,主人所住的地方正是一個深邃的所在。

范成大已經在此隱居多年,雖然曾經為南宋立下大功,但晚年隱居石湖後,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范村,將三分之一的地方都種梅,並專門著有《梅譜》一卷。如今范成大的聲名早已被風吹散,讓水滌盡;不變的是岸邊的樓閣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鴨,還有那推不開的滿眼翠綠。

石湖就如陶潛的桃花源,既指代范成大隱居的石湖別墅,也指他的精神家園,是他歷盡世事後疲憊身心的修養之所。但是他從不輕易向人提起,外人亦無跡可尋,只有他的知己姜夔尋痕而來。

詩人穿過藕花深處,深扣門扉,吱呀一聲,卻是門戶虛掩,裡面則是別有洞天。石湖別墅的大門開在荷花繁盛之處,只迎同道人,婉拒名利客,石湖之仙的深意,只有清俊雅潔的人才能悟得。范成大以廊廟之才,歸隱江湖之上。他視富貴如浮雲,唯恐再染塵世污穢,於是「家在石湖人不到」,從此怡然自樂,沉醉於自然美景中。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綠水環繞,清幽靜雅的畫面。這幅畫面由小橋、曲水,村落、岸閣,還有綠萍、荷花,人家、院門等景物,不僅意象疊加自然,而且給人一種飛動的美感。再細細思索,其中也很有寓意。

「岸閣浮萍綠有痕」,這句詩是詩人經過細心觀察,妙手偶得的好句子,它告訴我們,凡事都不可能毫無痕迹。詩人敏銳地覺察到這個交界處的「綠有痕」,於是毫無蹤跡就變得有跡可循。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留意蛛絲馬跡的線索,只有細心觀察,才能少走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八指頭陀的一首禪詩,霜鍾搖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