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回訪春運網紅「煎餅大叔」:兒子回家的行囊,是永遠塞不完的孝心

回訪春運網紅「煎餅大叔」:兒子回家的行囊,是永遠塞不完的孝心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攝影 雷遠東

2017年大年初六,一位帶著煎餅坐飛機超重的大叔爆紅網路。因為母親做的煎餅讓他的行李超重30多斤,為了順利登機,大叔只能把煎餅從行李箱里取出,拎在手上辦理登機。

這位大叔名叫臧濤,來自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超重」事件火遍全網後,臧濤回應,行李中的那一摞煎餅,是一份無法辜負的母愛。

時隔兩年,臧濤將再次踏上返鄉之路。記者也再次見到了這位煎餅大叔,依舊地爽朗和大方,分享起了這幾年變與不變的點點滴滴。

臧濤透露,年前其實已回家探望過一次,所以母親「勸」他過年不用再回。但回家過年是永恆的主題,臧濤還是偷偷地定下機票,準備給家人一個驚喜。準備好的歸家行囊中,他也塞滿了給父母的心意。但他覺得,怎麼也塞不滿,裝不夠。

煎餅大叔以及妻子與母親愛心煎餅合影

網紅的感悟

「煎餅承載的是一份感情」

臧濤眼中,「煎餅大叔」這個名號帶給自己的基本上是美好的回憶。「只有正面的東西,也沒啥壞的影響或負擔。」

偶爾同事老鄉聚會,相互認識時還會打趣:「介紹一下哈,這就是那位『煎餅大叔』,網紅。」不清楚的人還會詫異,滿臉狐疑:「好像有點印象,是不是哦。」大家還會掏出手機,百度關鍵詞求證。

如此的玩笑也常常作為臧濤結交新朋友,甚至開展工作的「暖場白」。去年7月,臧濤成為援藏幹部隊伍中的一員,來到了成都市錦江區對口援建幫扶的甘孜爐霍縣新都鎮加然村。

當地人一聽說他是『網紅』,立馬拿出手機搜索。「哎喲,濤哥,你真是網紅啊。」全場瞬間笑成一片,也解了臧濤的心結。「本來我一開始還在想要怎麼融入大家,看來完全不用擔心。」

兒子成了網路紅人,父母親也沾了光。家裡來了一撥又一撥的記者,臧濤笑稱,父母這麼大歲數了,做夢都沒想到能上一回電視。

但老母親也不忘「埋怨」兒子悶聲不吭:「你看你又不說,給你裝多少就帶多少,超重了罰錢了怎麼辦。」所以去年母親準備的行囊里,也掂量著減少了一些,「其實都好解決,我一年到頭雖還是以煎餅為主食,但現在啥都方便,我愛人也會做,網上也可以買。實在想家裡味道了,朋友戰友方便也會給我順道帶點。」

至今,臧濤的微信名字仍是「煎餅大叔」,於他,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情感,「自己不經意間被大家認識和關注,並引起了共鳴,感覺很自豪。因為我覺得我代表了全國在外遊子這個群體,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網紅也好、名氣也好,都是巧合,更多的是承載了一份感情。」

正在為兒子攤煎餅的母親

遊子的心聲

再折騰也要回家過年

前一段時間,家中母親生病住院一周,卻並未敢驚擾遠在甘孜的兒子。直到臧濤放假回成都,山東家裡人才向他提及了此事。聽聞消息的臧濤立馬回到家,待了一個星期。

臨走時,母親就反覆交代兒子過年就別再回家,一是免去舟車勞頓二來節約來迴路費。臧濤嘴上應著,但卻悄悄地看好了過年的機票,「因為愛人過年要上班,孩子又面臨中考,兩個都沒法陪我回去。我們就決定臘月二十八先和岳母一起吃個團年飯,大年三十我再回山東,剛好那天機票也不緊張。」

臧濤計劃著,除夕那天晚上六點出發飛往南京,再坐高鐵至棗莊,然後打個計程車約莫一小時就能到臨沂的家。輾轉下來,起碼得花上四個半小時。

「在我們山東有個傳統,只要你在大年初一早上,也就是正式給長輩磕頭拜年的時候趕到家,出現在眾人面前,就算回家過了年。如果是中午或者下午趕到,都不算。」臧濤說,中國人講孝順,講傳統,而回家過年就是題中之意。

臧濤也明白,父母巴不得兒女多陪陪他們,尤其在團圓的日子,「他們在農村生活,過慣了苦日子,能節省一點是一點,也不想我們多花費什麼。但對於我來說,來迴路費算不了啥,平時節約一點也就有了。」

兒子的行囊

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

回家過年,兒子也備了一箱滿滿的心意。

煎餅大叔今年的行囊

深紅色毛絨外套,兩盒保暖內衣,一條香煙,一包香腸……「老人血壓高,我還特地買了可以降血壓的臧茶。」臧濤「自嘲」道,雖然自己外表是個山東糙漢子,但心細得很。

「從小我放學回家,一放下書包就幫家裡做清潔,我父親誇我勤快,但又說『怎麼感覺像女兒一樣』。」話畢,臧濤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過,我覺得,給家裡做點事,陪老人解點悶,也不過干這些活,或聊一些天南地北的事兒。」

因為在部隊里養成了習慣,臧濤平日里早上六點就起床。在山東家裡時,他就早早地洗漱完畢,走到鎮上端點熱粥和油條給老人們當早飯,「家鄉的羊肉有名,冬天的時候還會給他們在餐館裡帶點羊肉湯,讓他們嘗嘗好味道。」

有時看著家裡缺啥了,臧濤就立馬添置什麼。「村裡超市的小妹都認得我了,每次都跟我媽說,你家兒子一來就買上千的東西。」有次臧濤買了個鞋櫃,怕母親念叨又亂花錢,所以放在車子後備箱,遲遲不敢搬進屋。老母親圍著車子轉了幾圈沒發現異樣,臧濤又忍不住泄露了「天機」:「你看看這是啥。」母親瞅了一眼,問道:「小菜櫥?」「不是,是鞋櫃。家裡鞋太亂了,你們可以放裡面。」

除了購置電視機、衣櫃、收音機這些家用品,臧濤回家最熱衷的就是給父母做川菜。「四川人太聰明了,做啥都好吃。你看這五花肉,北方人根本不會吃,趕場的時候我看到這麼好的肉咋沒人買,多便宜啊。」憑藉自己在川多年習得的手藝,臧濤總是變戲法地將回鍋肉、咸燒白、辣子雞丁擺上父母親的餐桌,讓他們也嘗嘗四川的味道,感受兒子生活所在地的氣息。

「三兒,你做的菜怪好吃的。」「味道還行吧。」「不錯。這麼會做菜,是在外邊被逼出來的吧。」誇讚最後,母親的疑慮和「擔心」總讓臧濤苦笑不得,「都說皇帝疼長子,百姓疼愛幺兒。我家裡排行老三,父母一路疼過來,在當兵前確實沒拿過什麼菜刀。」

但臧濤覺得,是該為父母做點事了,「總感覺自己還做得少了,雖然都是小事,有的還說不是大老爺們做的事,但我覺得就該這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內江:墨香飄溢 巨「福」迎春
賣地原因:官司纏身,為應對官司而不得不讓價賤賣田產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