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早上起不來?是啊,有300多個基因不配合

早上起不來?是啊,有300多個基因不配合


  來源: 學術經緯


  有人喜歡早睡早起,有人偏愛晚睡晚起。什麼時候睡覺,是人體的睡眠需求和體內生物鐘共同決定的行為表現。儘管年齡、性別、周圍環境的光照等條件都會對我們的睡眠模式有所影響,但總的來說,每個人的晝夜節律偏好更多地受到遺傳變異的影響。換言之,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是一種先天傾向。


  英國的研究人員通過一項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告訴我們,能不能成為早起型人可能與多達351個基因位點相關。研究人員還用多種統計方法研究了睡眠模式與疾病之間的關係,發現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可能對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後果。這項研究今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雖然過去也有幾項研究採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鑒定出一些與早起/晚起型有關的基因位點。但相比之下,這一次的研究規模前所未有: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的Michael Weedon博士與同事總共分析了近70萬人的基因組信息,並與這些參與者在問卷上回答的起床時間偏好相關聯。最終,研究人員找出了300多個過去未發現的相關基因位點。


  為了進一步驗證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讓其中部分參與者採用可穿戴式設備對睡眠情況做客觀檢測。設備不僅記錄入睡和醒來的時間,還能對睡眠持續時間和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因此既可以排除自我報告可能存在的主觀偏差,還提供了更多基因位點與睡眠模式之間的信息。研究人員由此確認,這些基因位點影響一個人什麼時候入睡,而與睡眠質量和時長無關。參與者中,攜帶早起型等位基因最多的5%和攜帶早起型等位基因最少的5%相比,平均入睡時間要提早25分鐘。


▲與早起有關的基因位點大多和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發育有關,主要表達在視網膜、後腦、下丘腦和垂體中(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與早起有關的基因位點大多和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發育有關,主要表達在視網膜、後腦、下丘腦和垂體中(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常言道,早睡早起身體好。那麼,這些影響我們早起的基因確實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嗎? 


  過去有一些研究證據顯示,晝夜節律的改變與某些代謝和精神疾病有關。也有些動物實驗提示,晝夜節律的關鍵性基因發生突變或基因表達改變後,可能會造成動物肥胖、高血糖和糖尿病等。不過,在人類中,先天的晝夜節律偏好和疾病之間是否有關聯?如果有的話,有什麼樣的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採用了「孟德爾隨機化」方法來分析與待定風險因素(也就是睡眠模式)有關的遺傳變異。這種統計方法可以盡量減小混淆因果關係的影響。結果發現,早睡早起的人心理健康狀態更好。根據問卷的結果,早睡早起型人的主觀幸福感比較強,同時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風險較低。


  看到這裡,晚睡晚起型人也不要太悲觀,分析結果還表明,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並不影響胖瘦(身體質量指數),與2型糖尿病的得病風險也沒有關係。

  此外,作者也指出,這些結果主要基於參與者的問卷回答,可能有主觀性偏差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這些和起床早晚有關的遺傳變異對患病風險是否具有因果作用。


  眼下的好消息是,不管你是早起型人還是晚起型人,很快就要迎來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春節假期啦!辛苦了一年,祝你假期睡個好覺!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爭議「基因編輯嬰兒」:科學的應用一定是有限度的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乾旱損失將是天壤之別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