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

科學家首次以一種特定分子作為目標,該分子作用於單一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從而調節大腦功能,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

前不久,美國塔夫斯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對於大腦功能的成熟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同時,它還可用於恢復老年人大腦的可塑性。與之前研究不同的是,這是科學家首次以一種特定分子作為目標,該分子作用於單一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從而調節大腦功能,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研究者稱,這項老鼠實驗可能有助於增強人們對人類疾病的理解,相關成果發表在1月8日出版的《細胞報告》雜誌上。

童年時期人類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有早期哺乳動物大腦不同區域在響應外部刺激重建神經連接時,會出現一個「關鍵時期」,破壞這種精確的發育過程會造成嚴重傷害,出現涉及破壞關鍵時期的自閉症等。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塔夫斯大學醫學院研究科學家Adema Ribic說:「眾所周知,大腦抑制性神經細胞的成熟控制關鍵時期可塑性的開始,但是這種可塑性是如何隨著大腦成熟而減弱的原因尚不清楚。我們有證據表明,一組叫作SynCAMs的分子可能參與該過程。」

該研究聚焦於視覺皮層,這是負責處理視覺場景的大腦部分,其中的可塑性已在許多物種中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使用了先進的病毒工具和電生理學技術,這樣能夠測量清醒狀態下老鼠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對視覺刺激的自由反應。他們發現移除大腦中的SynCAM 1分子,將增強幼年和成年老鼠視覺皮層的可塑性。進一步研究表明,SynCAM 1分子控制一種特殊類型突觸——位於大腦皮層下方的視丘腦和皮層中抑制性神經元之間的長距突觸。

SynCAM 1分子被認為是丘腦和抑制性神經元之間形成突觸所必需的物質,而突觸的形成反而抑制神經元成熟,並積極地限制臨界期可塑性。Adema Ribic將抑制神經元比作控制大腦可塑性的撥號控制,隨著大腦不同區域功能的成熟,早期發育需要可塑性,成熟功能被類似SynCAM 1的分子「黏合」到位。

研究報告資深作者Thomas Biederer說:「研究發現了控制大腦可塑性的基本機制,但最令我們興奮的是,研究可以表明成年人大腦的一個進程能夠積極地抑制可塑性。因此成熟大腦發生改變非常有限,並不僅僅是年齡導致的結果,而是由SynCAM 1分子機制直接影響的。」

此項研究聚焦於單個分子和突觸類型來誘導增強可塑性,能夠支持減少潛在副作用的治療開發。例如抗抑鬱葯可能恢復可塑性,但也會產生其他方面的效果。「我們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提高可塑性。結合基因操控的最新方法,這可能被證明是一種解決兒童疾病和成年人大腦損傷的新途徑。」Adema Ribic說。

對於未來,研究人員稱,還需要確定這種可塑性機制是否適用於人類和老鼠,並能被反覆激活。雖然嚙齒類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明顯的主要差異,但對於多個物種的研究顯示,大腦可塑性的一般機制是相似的。(劉奕洋)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16/j.celrep.2018.12.069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血栓素A2受體結構揭示抗心血管疾病藥物作用機制
單次運動就能帶來長效的代謝益處?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