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利用Wi-Fi信號發電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利用Wi-Fi信號發電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了首款可摺疊的設備,這種設備可以將Wi-Fi信號中的能量轉換成電能。

這為無電池的日常電子設備進行無線供電鋪平了道路。

這種將交流電磁波轉換成直流電的可摺疊設備被稱為「硅整流二極體天線」。

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型的收發器,它使用一種可摺疊的射頻(RF)天線來捕捉電磁波——包括那些攜帶Wi-Fi信號的電磁波,並將其轉變成交流波形。

然後,這個天線被連接到一個由只有幾個原子厚的二維半導體製成的新型設備上。交流信號傳到半導體中,半導體將其轉換為直流電壓,從而用於給電子電路供電或給電池充電。

通過這種方式,無電池的設備可以被動地捕獲無處不在的Wi-Fi信號,並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直流電源。此外,該設備是可以摺疊的,可以覆蓋非常大的區域。

「如果我們在橋樑上、高速公路上或辦公室的牆壁上打造各種電子系統,那麼你如何為這些電子系統供電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托馬斯-帕拉西奧斯(Tomas Palacios)說,「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新的方式來為未來的電子系統供電。」

這種設備的早期應用很可能包括為可摺疊設備、可穿戴電子設備、醫療設備和感測器供電。現在,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可摺疊智能手機已是一個熱門的新市場。

在實驗中,當暴露在正常功率水平(大約150微瓦)的Wi-Fi信號中時,研究人員的設備可以產生大約40微瓦的功率。這足以支持一個簡單的移動顯示屏或硅晶元運轉。

馬德里技術大學的研究員傑西-格拉賈爾(Jesus Grajal)說,另一種可能的應用是為植入式醫療設備的數據通信提供動力。

例如,研究人員開始研發可被患者吞食的藥丸,並將健康數據傳回計算機進行診斷。

格拉賈爾說:「通常來說,你可能不希望用電池來為這些植入式醫療設備供電,因為如果電池中的鋰泄露,病人可能會死亡。」

他說:「更好的做法是從環境中收集能量,為體內的這些小型實驗設備供電,並與外部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流。」

這項研究為打造用Wi-Fi信號發電的可摺疊設備提供了藍圖。當前設備的最高輸出效率為40%左右,具體取決於Wi-Fi信號強弱。

在正常強弱的Wi-Fi信號上,這種設備的功率效率約為30%。相對而言,今天由更昂貴的硅或砷化鎵打造的最好的硅整流二極體天線的功率效率約為50%到60%。

該研究團隊目前正計劃建立更複雜的系統,並提高效率。(騰訊科技審校/樂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爭議學者賀建奎現身國際會議
2018年美國和加拿大移動遊戲玩家數量同比增長5%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