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時代,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慧時代,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前言:當前,在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浪潮中,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過,在製造領域,卻面臨著人工智慧發展與製造業融合不足的挑戰。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表示,儘管目前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絕對值高於美國,但是在製造業的投入明顯不足。他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製造業的數據採集流程更長、數據的可靠性挑戰較大所導致的。

人工智慧時代,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慧向製造業的融合滲透面臨挑戰

人工智慧自1956年誕生至今,已經先後經歷了兩次發展浪潮。如今,由於演算法的進步、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大數據的普遍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中國,雖然人工智慧技術正加速向各個領域滲透,但是它在製造業的應用仍是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近日表示,儘管目前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絕對值高於美國,但在製造業的投入明顯不足,而製造業是人工智慧應用在未來的巨大市場。他介紹,在2015年人工智慧給中國各行業帶來的增速統計中,製造業排在第一位,但目前中國人工智慧投資23.4%集中在商業及零售領域,18.3%在自動駕駛,而製造業卻不到1%。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製造業的數據採集流程更長、數據的可靠性挑戰較大所導致的。

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難點有哪些?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於商業領域,因受專用性限制以及數據量的影響,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融合場景主要是在非製造的研發、售後服務等環節。因此,我國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1、製造環節數據難以開發利用

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需要以大數據作為支撐,與消費環節相比,製造環節數據的可獲得性、可通用性更弱。製造業機器設備生成的數據通常較為複雜,有接近一半的數據是沒有相關性的。與此同時,製造環節的數據需要安裝大量高精度感測器,這不僅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且在後期維護上也會產生檢修及人工成本等。

2、無法採用可複製的系統和整體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必須根據製造業的具體場景進行定製,簡單照搬模版式的製造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是不可行的,而且也不存在一個能夠被大多數製造業接受的統一的人工智慧系統。此外,不同製造業之間的技術、流程差異巨大,對人工智慧有不同需求,一個人工智慧系統難以滿足所有製造業的要求。

3、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所需的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一般來說,人工智慧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而製造業相關人員對人工智慧概念的理解、對技術的掌握還不是很準確。因此,難以支撐製造業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從人才供給看,現階段既了解製造業技術又掌握人工智慧技術,還能夠進行應用開發的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人工智慧時代,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如何解決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難點?

因此,我國要在人工智慧時代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優勢,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補齊短板。

1、構建製造環節的工業資料庫

目前,工業領域主要以企業私有資料庫為主,且數據規模有限。要實現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在製造業領域加強數據獲取與整合。

2、促進學術交流

推動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圍繞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進行深入交流,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形成多學科知識融合、專業知識擴展。

3、加強相關領域人才培養

在大學教育中增加智能製造相關課程,完善教材編製,形成教學體系,滿足人工智慧時代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慧技術將為製造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推動人工智慧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2017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提出,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此外,十三五規劃也強調要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新一代高科技產業發展壯大。那麼,人工智慧技術究竟會為製造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重塑製造業

有業內專家認為,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等方面都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在研發環節,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實現行業需求發掘、用戶畫像;在生產環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發揮其在網路化製造、智能工廠等方面的優勢;在營銷環節,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提升營銷效率。

2、人工智慧將促使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傳統製造業規模化、標準化等特點,使其在生產個性化、定製化產品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調整生產線需要花費時間和資金,面對巨額定製成本,許多企業無法為小批量定製化的產品安排合理的生產。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會極大提升製造企業的柔性化程度,滿足低成本大規模定製的需求。

3、緩解人力成本上漲壓力

製造業一直是國民經濟中就業崗位的大類,同時也是我國就業總人數中比重較高的行業。隨著經濟持續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勞動力逐漸減少,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使大量的工業機器人在很多崗位和領域代替人類勞動者,這將大大降低製造業的勞動力密度。

人工智慧時代,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寫在最後: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果要遠高於其他行業。據諮詢公司埃森哲發布的《人工智慧: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指出,到2035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將在人工智慧拉動下從6.3%提速至7.9%。

可以說,人工智慧技術融入製造領域是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於製造業這類傳統產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因此,加快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促進中國智能製造走向全新時代的一個必要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極網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發力獨立顯卡 發布新的品牌Xe
三星側目!華為首發打孔全面屏:消息稱nova12月發布

TAG:天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