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發生在楊儀和魏延在撤軍途中交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楊儀、魏延和馬岱。原文如下: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楊儀)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後必反,教我提備,今果應其言。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獻漢中城池與汝。」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著!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遂提刀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斬魏延者,乃馬岱也。原來孔明臨終之時,授馬岱以密計,只待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之;當日,楊儀讀罷錦囊計策,已知伏下馬岱在彼,故依計而行,果然殺了魏延。後人有詩曰:「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卻說董允未及到南鄭,馬岱已斬了魏延,與姜維合兵一處。楊儀具表星夜奏聞後主。後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楊儀等扶孔明靈柩到成都,後主引文武官僚,盡皆掛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臨終前料定魏延必定會不遵將令,故留下一個錦囊給楊儀,並吩咐楊儀在兩軍陣前拆開觀看,到時必有斬殺魏延之人。楊儀依計而行,在與魏延交鋒中讓魏延高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不明真相,果真喊了三聲,結果被馬岱斬殺。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出其不意」, 意為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孫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魏延被殺的經過,與歷史原貌差異較大。據《三國志?魏延傳》載:「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這也就是說小說中所謂的諸葛亮留下錦囊妙計斬殺魏延的故事是虛構的,並非歷史的真實。但魏延死於馬岱之手卻是不爭的事實。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魏延和楊儀為何最終會兵戎相見呢?其根本原因並非小說所言的魏延反叛,而是兩人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據《三國志?魏延傳》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費禕傳》稱:「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禕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

諸葛亮做錯了一件事,引發兩場悲劇,令蜀漢痛失兩大棟樑之才

對於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諸葛亮又是採用何種方式化解呢?《三國志?楊儀傳》說:「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諸葛亮的方式說白了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並沒有真正化解矛盾。這種錯誤做法在諸葛亮在世期間尚可令楊儀和魏延兩人不敢過於放肆,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故此,在諸葛亮病逝後,這種矛盾迅速惡化並造成武裝衝突。最終,魏延被楊儀所殺,而楊儀又在不久後自盡身亡。而這一切都源於諸葛亮的這種錯誤做法,使得原本就人才缺乏的蜀漢帝國先後損失了兩位棟樑之才。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馬超發動叛亂,既不是因為父親被殺,也不是因為劉備的一封信
劉備救援徐州,手頭有三支隊伍,其中一支的統帥是趙雲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