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前言

還記得前些日子的Rampage VI Extreme Omega嗎?當初CES 2019上華碩發布了兩款頂尖主板,Omega只是其中之一。另一款則是今天我要為大家帶來的Zenith Extreme Alpha

不知道近兩年最近給華碩產品命名的設計師是不是對瑞士名表情有獨鍾,首先是為新開闢的AMD X399 HEDT平台命名為Zenith(真力時),而後又為Intel的X299 HEDT平台Rampage VI Extreme增加了後綴Omega(歐米茄)作為其升級版

2017年AMD首次出現在HEDT平台上,X399對於絕大多數的主板設計師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存在。再加上廠商側重程度等原因,很多設計師還是基於以往對Intel HEDT平台的經驗做出的X399主板,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初代Zenith Extreme給人的感覺並不夠完美,於是有了今天的升級版Zenith Extreme Alpha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開箱拆解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包裝風格和這代ROG系列的其他產品是一樣的,黑色為主題,配以ROG圖騰的暗紋。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Zenith Extreme Alpha外觀上和之前的Rampage VI Extreme Omega相似度極高。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要不是因為TR4插槽這麼顯眼,還真容易將它們兩個搞混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附件配備和Omega完全一致,除了各類數據線以外還有個帶散熱片的DIMM2轉接卡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當然也有驅動U盤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其實仔細看,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首先Alpha比Omega多了一根全尺寸PCI-E插槽。這主要是因為AMD Threadripper處理器一共有64個直通CPU的PCI-E通道數,比Intel I9要多。所以多出來的通道就多做了一根PCI-E插槽。 不過我覺得這個設計可能並不太適合現在情況。大多數用戶會在第一個PCI-E插槽中插入顯卡,而縱觀現在市面上最新的NVIDIA 20系顯卡,除了老黃的公版和各廠商基於公版PCB開發的各種乞丐版以外,其他稍微高級點的產品都是2.5甚至3槽的。即使是2槽的公版卡,那種煤氣爐的造型也會被下方的其他PCI-E擴展卡所影響。

除非是水冷,抑或是使用公版10系列和VEGA顯卡的用戶,否則這根PCI-E插槽的實用性可能還不如兩個U2/M2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雙8pin CPU供電的位置與Omega不同,設計在了主板的右邊。而將Omega上位於主板右側的兩個4pin風扇插槽移動到了主板上方。我覺得這樣的設計要更合理一些,這樣主板的四邊都有了風扇介面,為風扇的走線提供了便利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存儲介面方面,相比初代Zenith,減少了一個U2,增加了一個M2和兩個SATA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一些高級功能按鍵,移動到了主板的右下角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IO裝甲和Omega一樣,做了鏡面化處理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既然是孿生兄弟,連毛病都是一樣的,比如內存槽與VRM散熱片距離過近的問題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IO介面方面,相比第一代Zenith多了一個網口,Alpha把10G網卡集成到主板上了,不用再單獨插擴展卡了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主板上的各種裝甲配置和Omega基本相同,都是純鋁製。尺寸也基本相同,只有些細節區別,比如這快M2裝甲因為Alpha多了一根全尺寸PCI-E插槽,所以多了一個開孔。而且多了兩片導熱片與更下方的裝甲相連。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我們可以看到Alpha的板載M.2介面只有一個(不算DIMM.2)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而在原來Omega上放M2插槽的位置,被片上SOC的供電系統所取代。同時可以看到只有極少數的ASM1480這樣PCI-E Switch來切換信道。這一點應該是由於Threadripper處理器全系列都是64個PCI-E通道,並不像Intel那邊還有28和44的區分需要兼容。沒有切換的好處是,倘若以後Threadripper升級為PCI-E4.0,並且X399主板還能繼續用的話,那麼這些直通的插槽基本都可以無縫升級為4.0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說到片上SOC系統的供電,這是一個X399和X299在設計思路上的一個顯著的不同。Intel的Uncore部分只有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對供電的要求也非常小,所以很多Intel主板在設計Uncore部分供電的時候都只做了VCCSA和VCCIO各一相,已經足以滿足要求。

但是AMD不同,Ryzen的片上SOC系統非常複雜,還內置USB控制器和SATA控制器,對供電的要求也比較高。而許多第一代的X399主板保持著Intel平台的設計思路,對這方面不夠重視。許多初代的X399主板都只設計了2~3相的SOC供電,用料也比較一般, 甚至還有直接將供電部分裸露在外面,沒有散熱片的。這很不利於Threadripper處理器的長期運行

Alpha充分吸取了初代X399們的教訓,對SOC供電進行了大幅加強。由Zenith Extreme的三相升級為四相,MOSFET也從德州儀器的97374M升級為IR的3555M,整體供電能力提升了近一倍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而且也貼上了大型散熱片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並且散熱片與南橋以及M2裝甲相連,構成一個龐大的散熱系統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核心供電部分的散熱模組和Omega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龐大的散熱片配上兩枚小風扇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核心供電的規格和和Omega一樣,均為8相雙並聯等效為16相供電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主控是華碩EPU ASP1405I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MOSFET是IR3555M,和Omega一樣的豪華配置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區別在於TR4的CPU插槽尺寸過於龐大,所以主板正面沒有放電容的地方了,Alpha只能把電容放在主板的背面,用料也從FP10K的黑金電容更換為松下的470微法SP-CAP導電性聚合物鋁電解電容器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內存供電部分主控是ASP1103,兩相供電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Alpha的雙BIOS和BIOS回刷晶元都設計在了CPU插槽下方,而不是傳統的主板右下角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這顆ICS的時鐘發生器,沒有打上Pro Clock II的LOGO,但作用都是一樣的,增加超頻穩定性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音效卡方面CODEC還是定製版的螃蟹S1220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ESS9018Q2C的獨立DAC,配置和Omega完全一樣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Ryzen的SOC非常強大,所以AMD平台的PCH規格都比較簡單,即使HEDT的X399也沒有太多驚喜,大多數擴展功能都來自於CPU直通或者第三方晶元轉接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替換U2位置的兩個SATA介面也是第三方晶元轉接的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兩條PCI-E插槽中間有一個ROG LOGO的神秘新品,看形狀猜測為TPU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一般華碩這種級別的主板都會配備兩顆TPU來更好的進行優化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SUPERIO晶元是ITE8665E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Alpha終於把10G網卡AQC107集成到主板上了,不用單獨插擴展卡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另一個千兆網卡,由於不是Intel晶元組,自然不能使用219V這種半網卡了,所以是211AT這樣的全網卡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無線方面砍掉了上一代Zenith上的AD網卡,改用了AC網卡9260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音頻介面在通電後會依照不同聲道功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個在Omega上其實也有,只不過之前沒有注意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上機測試

由於這是第一次接觸X399主板,評測室也沒有準備AMD Threadripper處理器,於是臨時借到了一顆2920X處理器樣品,基於ZEN+的12核心處理器。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雖然是AMD平台,Alpha這個BIOS還是保持了ROG以往的傳統風格,哪怕是用慣了Intel平台的進入這裡也不會出現什麼使用障礙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分為EZ模式和高級模式,默認進入高級模式,按F7切換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AMD處理器目前還未集成AVX指令集,所以也不存在Intel的類似AVX offset等設置,所以在超頻菜單上方就只有一個目標主頻和內存頻率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CPU的倍頻由FID和DID兩部分組成,DID默認值為8,正常只調節FID就可以了。最終倍頻為2*FID/DID,如果調不明白可以抬頭看看上方的Target CPU Speed,那裡會告訴你調到了多少頻率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內存頻率方面,Alpha雖然支持4000+的選項,但是鑒於ZEN+的IMC水平,想達到3600以上很困難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內存電壓沒有明確表明是哪個通道的,調的時候一起調吧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類似Intel的VROC那樣nvme的raid功能,X399也是支持的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advanced——高級設置功能可以調節各個PCI-E插槽的帶寬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還可以調節RGB燈光開關和關機後USB供電等功能的開關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監控菜單和其他ROG主板沒有多大區別,主要負責監控溫度轉速和調節風扇策略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調節VRM散熱風扇的方法和Omega一模一樣,默認策略也完全相同。60度以上才開始工作,平時是停轉的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2920X在Alpha上默認情況可以達到全核心主頻4.0Ghz左右,在AMD的Precision Boost技術運作下,主頻並不穩定,在25Mhz的區間內頻繁發生變化,所以我採用左右這個詞來形容。最終Cinebench R15的得分為2529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下面我嘗試對2920X進行了超頻,看來AMD對ZEN+默認調教基本已經達到灰燼狀態,超頻空間幾乎為零。這顆在1.4V左右的電壓僅僅穩定在4.2GHz主頻,即使強如Alpha這樣的主板,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終Cinebench R15也僅僅提高到了2669分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同樣在1.4V 4.2GHz頻率下進行Stress FPU測試,在室溫28度的情況下VRM溫度僅為52度,12核的2920X對Alpha龐大的供電和散熱系統完全構不成任何威脅

Omega的孿生兄弟——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評測


總結

如果說Rampage VI Extreme Omega對於前代在顏值和擴展性上不得已做出了一些妥協的話,那麼Zenith Extreme Alpha的增強可以說幾乎是沒有副作用的,只不過新一代的存儲介面U2/M2有點少。雖然上一代的ZE遠沒有R6E那麼耀眼,Alpha也很好的繼承了自家X399旗艦的衣缽,只不過由於條件所限,我們只能找一款12核處理器來測試,顯然是拖了Alpha的後腿。

隨著AMD處理器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各主板廠商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有更多廠商能夠在AMD平台上展現他們的最強實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