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慧計算時代浪潮眼中的2018伺服器市場

智慧計算時代浪潮眼中的2018伺服器市場

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01月30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在你的眼中,伺服器是什麼?一個黑盒子?一台計算設備?在浪潮看來,在如今這個計算無處不在的時代,伺服器更多代表了生產力。一個國家和地區,甚至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水平與伺服器採購額呈現出明顯的正線性相關關係。

智慧計算時代浪潮眼中的2018伺服器市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已經步入2019年,回首2018,伺服器市場的變化挺多,那麼我們不妨盤點一下過去一年伺服器市場呈現了哪些新的變化。

伺服器晶元

談到伺服器市場,我們首選要談的就是晶元,在2018年,不管是英特爾還是AMD,以及ARM、AI晶元廠商,半導體行業甚是熱鬧。基於這些多樣化的晶元產品,伺服器產品也是繽紛多彩。

2018年伺服器晶元更多是聚焦在製程工藝、AI增強等方面,比如英特爾已經宣布下一代處理器的更多信息,AMD公布了7nm的晶元,另外AI晶元如寒武紀等也成為業界關注的對象。

對於現在比較火熱的AI晶元,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認為,AI計算力不等於AI晶元。AI晶元的應用更多要看應用場景,而不是跟風,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決定AI晶元的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

目前看,訓練開發端的機會還是以GPU為主,畢竟它的性能、生態、框架、開發工具和開發者的支撐有非常好的領先優勢。浪潮目前更多是思考數據中心的推理端,因為AI產業化發展很快,像人臉識別等已經有了具體的落地應用,市場的接受度也比較好,商業前景也很明朗。

AI伺服器成主角

2018年,人工智慧熱度依然不減,可謂年度IT關鍵詞之一,隨著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的人工智慧行業如火如荼地展開。火爆的AI產業讓GPU伺服器產生了爆炸式的增長。大型企業具有更強的意願對AI這類下一代業務負載的投資和轉型拉動,比如互聯網廠商。實現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強大的AI伺服器。

有數據顯示,廣義的AI伺服器(含GPU伺服器)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佔到整個國內x86伺服器市場規模的22%。2018年初,浪潮推出AI新品牌TensorServer,還發布了單機計算性能高達每秒兩千萬億次的AI超級伺服器AGX-5。

對於AI伺服器的定義,劉軍認為,AI伺服器面向AI的計算架構,傳統計算架構更多是線性的,而AI伺服器面向的是多維計算,因為它們所處理的數據對象不同。圍繞這些新的數據,傳統的伺服器架構需要進行革新。

劉軍表示,AI生態是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基礎。浪潮所扮演的角色是產品創新、技術賦能和生態服務夥伴建設,以及相應行業解決方案的打造。

異構計算受熱捧

如今計算無處不在,計算應用的場景也多種多樣。場景多樣性造成了數據的多樣性,數字、文本、圖片、視頻、圖像以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等,都需要有針對性的計算能力來處理。

針對不同場景、不同數據類型,業界開發了CPU、DSP、GPU、FPGA等多種多樣的晶元,這表明單一計算架構已經無法滿足所有場景、所有數據類型的處理,多種計算架構共存的異構計算才是未來的發展之路。

劉軍表示,智慧計算正在取代傳統計算,逐步成為社會計算的主流形態。智慧計算有三個核心的理念,融合、開放、敏捷。浪潮的產品、生態、市場建設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

邊緣計算與IoT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我們看到邊緣計算再度受到關注。邊緣計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在這種架構下,將應用程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路中心節點,移往網路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

在2018年,邊緣計算再度被談起,這得益於整個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包括雲計算。因為邊緣計算和雲計算具有很好地協同效應,所以IT廠商也紛紛切入進來,在零售、智慧城市、安全等行業應用場景進行拓展。

浪潮伺服器產品部副總經理陳彥靈表示,計算力從傳統數據中心往遠端釋放,浪潮也在布局邊緣計算,其實邊緣計算是運營商爭奪的焦點,這也直接帶動了運營商對於伺服器的需求。「邊緣計算也是浪潮2019年的重點,我們會陸續發布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細分行業市場需求旺盛

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相關行業對於計算的需求是增加的,這直接帶動了伺服器市場的增長,比如金融、運營商、互聯網等。劉軍說,互聯網對計算基礎設施的極致創新需求也會為其他的行業用戶和企業用戶接納。

在應用需求的推動下,各種形態繼續細分,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行業雲,比如金融雲、醫療雲等,不同的行業雲差異很大。另一方面,目前為止AI發展和應用的主體都是互聯網公司,但是金融、電信、交通等傳統行業正在奮起直追,互聯網是AI的現在,傳統行業則是AI的未來,傳統行業是一個比互聯網行業更大的金礦。

開源開放趨勢不改

當前,開源開放是業界的主旋律,這不光表現在軟體層面,還有硬體層面。在過去一年,OpenStack保持了穩定發展,相關產業生態不斷成熟。浪潮最新的雲海OS 5.5版本也全面擁抱OpenStack。除了浪潮,其它主流IT廠商的雲系統也實現了對OpenStack的對接。

劉軍告訴記者,浪潮雲海OS是整個市場OpenStack的領先者,增長率第一,在政府市場佔有率第一,實現了單集群管理規模超過了1000台,這個規模在全球進入到前五位。

除了軟體開源,整個業界也在探索硬體開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OCP和ODCC,這些組織推動雲數據中心新一代標準的形成和升級。迄今為止,符合OCP標準的伺服器已經部署超過100萬節點,符合ODCC標準的伺服器已經部署數十萬節點。

劉軍表示,浪潮積極擁抱整個開放技術的生態。目前浪潮是ODCC和OCP、Open19的共同會員、ODCC技術委員會成員,一直是ODCC天蠍伺服器最大的供應商。

融合架構——硬體重構與軟體定義

當前軟體定義技術不斷發展,硬體技術也同步更新,這兩種節奏更新疊加到一起就驅動了融合架構的發展。

浪潮認為,融合架構最終目的是實現CPU、內存、I/O等硬體資源的解耦與池化,讓計算、存儲、網路等不同類型的資源在數據中心內部,甚至跨數據中心形成資源池,在定義軟體的調配下實現系統的彈性伸縮和超大規模持續擴展,讓數據中心甚至數據中心集群像計算機一樣運行和管理。

當前,CPU、Power和各種協處理器(GPU、ARM、FPGA和xPU)等更加緊密合作,NVSwitch、PCIe 4.0、Open CAPI等新型超高速內部、外部互連技術湧現,NVM、SSD、HDD等異構存儲介質流行,這些都驅動了融合架構的創新發展。

浪潮也形成了種類繁多的融合架構產品,比如整機櫃系統InCloudRack、刀片系統I9000、天蠍整機櫃系統SR 、OCP整機櫃OR和高密度伺服器i24、天蠍高密度伺服器i48等。

開放計算下的JDM模式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擁抱數字化轉型,作為IT廠商也不能置身事外。浪潮JDM模式就是典型代表,JDM是浪潮為了適應互聯網公司需求特性而進行的業務模式創新,本質是以客戶需求為基點,構建敏捷的產業鏈。JDM模式實現了從標準化向大規模定製化模式的轉變,獲得了2018年度「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

依託JDM模式,一款新品的研發周期從1.5年壓縮到9個月,客戶提出需求最快可以3個月交付樣機,生產交付方面,浪潮訂單交付周期從15天縮短至5-7天,日前,在百度順義數據中心創造了單數據中心10000節點/日的業內最高交付部署速度。

此外,浪潮智能工廠已經投入使用,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後,浪潮整機櫃雲伺服器整體交付周期從15天縮短至5-7天,生產效率提高30%,產能提升4倍,客戶TCO降低31%。

陳彥靈說,除了互聯網行業,現在整個產業在發生變化,JDM在傳統行業客戶中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電信市場。因為JDM可以實現對行業客戶的需求進行大規模定製化,讓行業客戶更加敏捷。

展望2019年的全球伺服器市場

在雲計算興起的時候,整個業界是唱衰伺服器市場的。但是反觀現在,全球伺服器市場已經進入了強勁復甦期,連續多個季度增速達到2位數,互聯網行業需求旺盛。2019年互聯網、AI、行業雲等將是重要的增長機會。雲、大數據、AI仍將刺激互聯網行業採購的持續增長。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聚焦智慧計算,重點發展雲、大數據和AI,推進全球化,仍將是浪潮2019年的發展戰略。「AI成為IT變革里最重要的推動力,AI產業化在加速,產業AI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2019年,浪潮打造智慧計算力第一提供商,持續發力AI,極致創新、敏捷運營、開源開放,驅動引領智慧時代的產業變革。」劉軍最後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思科SD-WAN:讓雲邊緣下的安全與體驗無需妥協
IDC:2018中國私有雲平台建設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市場增長超預期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