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人的傳統春節,有5樣民俗正漸漸消失,很少有人全都知道

中國人的傳統春節,有5樣民俗正漸漸消失,很少有人全都知道

中國人的傳統春節,有5樣民俗正漸漸消失,很少有人全都知道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大家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城市還是鄉村,都已經感受到了這撲面而來的濃濃的年味了吧。

畢竟作為我國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必要普天同慶,共度佳節。不論是上古時代敬天法祖,祈年祭祀,還是現在的迎禧祈福,慶賀新春,其實都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許多文化民俗都應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耗時費力,手藝傳承斷裂等漸漸地被社會遺忘或是摒棄了。現在說起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做什麼,估計只能想到辦年貨,貼春聯,放炮竹這些最為經典的精華活動了吧。

很少有人全都知道,有這樣5樣民俗正漸漸消失,中國人的傳統春節怕是要走上統一化,定製化的道路了。第一樣叫做門薄。它的作用與現在的信箱和郵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民國時期最為盛行。

特別對於大戶人家很重要,畢竟每到春節,需要拜年的人就特別多,於是他們就想了一個方法,就是把吉祥話寫在帖子上送過去,省時省力。那接帖子有什麼好方法嗎?就是靠這個叫門薄的紅紙袋了,上面寫著接福二字,放置在家門口,定時收取就行了。是不是很有趣呢?比我們現在發拜年簡訊有意義多了。

第二樣是白頭對聯。大家都知道對聯底色是紅色,紅色看起來喜慶,吉利,那為什麼還有白頭對聯呢?其實是因為有一年春節,倭寇來犯,屠殺了許多莆田人。莆田人為了緬懷故人便準備了白頭對聯,也有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意義。

而現在很多人貼的春聯別說底色了,就連字都不是自己寫的,大多都是在商場或街邊挑選的批量印刷品。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化的丟失,畢竟以前的時候,全家一起寫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第三樣是壘旺火,也就是用大塊的煤壘成塔狀,放在門外讓其燃燒,寓意著來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過這樣的民俗即使在農村也難以見到了吧,畢竟污染環境,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被摒棄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四樣和第五樣估計很少人聽過,分別是血社火和躲債戲。前者是戲的一種,後者是為了防止債主大年三十去討債,欠債人為了躲債便跑到城隍廟看戲的一種行為。

那什麼是血社火呢?它其實取材於武松斗殺西門慶的故事,也就是在演戲的時候,扮演西門慶的演員頭上會插上一種利器,讓人看起來鮮血淋漓的,以此來表示人們對於壞人和壞事的憎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大開眼界呢?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民俗都已經走完或正走在消失的路上,有些確實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但有些卻棄之可惜。

我們不妨重新認知它們,了解它們,把它們再次帶入我們如今的春節,讓春節更加多姿多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爺含蓄出對聯暗示:生米煮成熟飯,丫鬟秒懂,對出下聯
女兒招親出上聯:鐵鎚打鐵鏟,鐵打鐵,下聯一出,女兒怦然心動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