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陳錢林: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陳錢林: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教育方法很多,我覺得精神引領,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我特別贊同雅斯貝爾斯的話:「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精神成長!」

陳錢林: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什麼是精神?

人的精神,內隱的是人格,包括價值觀、情感、意志力等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外顯的有文明修養等。

比如價值觀,孩子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比如人生觀,有人認為人生很空,重在享樂,精神就會萎靡不振;有人認為人生需要奮鬥,就會有追求。

比如情感,積極的有理智感、幸福感、美感等,都會讓人煥發精神活力。

比如意志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意志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比如文明修養,有教養的人,舉手投足間都會顯示特別的精神氣質。

價值觀是「知」,情感是「情」,意志力是「意」,文明修養等是「行」。教育就是知、情、意、行的過程。這幾個方面做好了,精神面貌也就有保障了。

精神與人格密切相關。人格是精神的源泉,精神對人格產生熏陶影響。人格,是一個人相對穩定的心理特質;精神,是人格所表現出的動態的心理因素。比如,春風來了,柳樹上萌發了嫩芽,人格就如柳樹內在的生長力量,嫩芽就如人格所表現出來的精神,而春風也是種外來的精神力量,喚醒了柳樹內在的生長力量。

陳錢林:做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孩子的精神,正如柳樹發芽,既靠內在的生長力量,也靠春風的外力一樣。精神引領的「春風」有:

1.環境熏陶。我孩子幼兒時,書房、卧室的牆壁,貼一些科學家的圖片、名人名言,營造出濃厚的科學、人文氛圍。這些都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2.閱讀感悟。閱讀,是與智者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只有閱讀,才使人更加明白生命的彌足珍貴,才使人的生命更加豐滿。

3.藝術陶冶。音樂、美術、文學、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都容易觸動心靈。藝術教育不等於學特長,更不是比賽獲獎。藝術,從陶冶的角度,更有育人的價值。

4.家長身教。希望孩子精神強大,家長要努力做精神強者,或者儘可能地把自己強大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孩子的童年期,我有意在上述方面使了點力。特別是,有意把自己的追求展示給孩子。

孩子7歲時,領導安排我當校長,我就與孩子商量去不去。孩子能有什麼好建議?我只是作為家庭教育的事來做。我參評縣拔尖人才、市十大傑出青年等,都與孩子商量,讓孩子振奮精神。

我更喜歡把失敗展示給孩子。有次,我報考研究生,結果落榜。有次,我申報特級教師,結果也落榜。這些事,我明知基本上會落榜,還是去做,並且與孩子倆商量。落榜後,孩子共同經歷父親的挫折。我希望展示孩子不屈不撓的追求,屢敗屢戰的精神。

我還對孩子講我過去的挫折故事。我讀大學時,曾因家境困難,隻身去北京做生意,大年二十九,在上海公平碼頭誤了船,後來在一位好心老人的指點下才回到家。我多次對他們講這件事,並三次帶孩子到上海過年。孩子13歲的大年二十九,我帶著孩子倆,在大雪中到公平碼頭,希望孩子倆能體會「爸爸淪落上海街頭」的困境,希望能從中獲得精神力量。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人感覺生活過得很苦,整天愁眉苦臉的。一天,碰到一位智者。智者拿了一杯水,在裡面加了把鹽,問咸不咸?再把這杯鹽水倒入湖泊,在湖泊中舀了杯水,這下就不咸了。智者說,人的心胸如果像湖泊,就感覺不到苦了。心胸像湖泊,正是精神力量。

好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所以,最好的家長,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不只是特長的培育者,而應該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呵護者,是孩子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綜合南方都市報「教育周刊」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圈 的精彩文章: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複習基礎知識易錯題,給孩子保存練習!
清華學霸告訴你:寒假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反超的!(請一定要轉給學生)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