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展開了長期的交鋒。公元263年,蜀漢在魏蜀吳三國中率先滅亡。對於蜀漢的滅亡,原因顯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很多人看來,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等人,是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之一。就黃皓來說,因為後主劉禪的寵信,所以黃皓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操弄威權,並排擠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漢後期,還有一位大臣,此人一方面和黃皓互為表裡,另一方面則支持姜維北伐中原。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大臣是誰呢?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這位蜀漢後期的大臣就是陳祗。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陳祗(?―258年9月23日),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輿)人,三國時期蜀國大臣,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就陳祗的外祖父許靖來說,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漢中王傅。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任命許靖為司徒,位列三公。作為蜀漢大臣許靖的外孫,陳祗在年輕的時候就獲得了大將軍、尚書令費禕的賞識。對此,費禕破格讓他接替董允擔任內侍。而這,促使陳祗可以進入到蜀漢皇宮中,進而獲得劉禪的重用。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陳祗接替他擔任侍中。對於蜀漢丞相諸葛亮來說,在臨終前安排了姜維、費禕、董允這三個接班人。其中,董允是最後去世的。對於董允和陳祗擔任的侍中這一官職,在兩漢時期,侍中是輔佐皇帝的,相當於皇帝身邊的顧問。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侍中因為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可以說是事實上的宰相了。不過,對於擔任侍中的陳祗,不僅沒有像董允一樣排斥宦官黃皓,反而和黃皓交好,也即形成互為表裡的關係。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正是陳祗的放鬆,促使黃皓得以干預到蜀漢的朝政。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公元251年,後主劉禪讓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並加為鎮軍將軍。由此,在蜀漢朝廷,陳祗的權力甚至超過了大將軍姜維,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蜀漢後期,姜維多次率軍北伐中原,對此,蜀漢內部形成了激烈地討論。一方面,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譙周見大將軍姜維多次對魏國用兵,並損害到了蜀漢的國力,所以反對姜維北伐。另一方面,就陳祗來說,則明確支持姜維北伐中原。正是因為陳祗這位大臣的支持,姜維北伐得以進行下去。不過,陳祗的去世,讓姜維的處境變得艱難起來。

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支持姜維北伐,卻和黃皓互為表裡!

最後,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陳祗去世,蜀漢後主劉禪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詔追謚陳祗為「忠侯」,這無疑是非常高的榮譽了。而在尚書令、侍中陳祗去世後,陳祗死後,黃皓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操弄威權,並排擠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正是因為黃皓的排擠和打壓,姜維只能退駐沓中。而在得知曹魏準備大軍集結進攻蜀漢時,姜維提醒後主劉禪做好準備,卻因為黃皓的從中作梗,導致蜀漢沒有做好足夠的防備。總的來說,對於陳祗這位蜀漢後期的大臣,雖然支持姜維北伐中原,卻因為生前沒有清除掉黃皓,而且和黃皓互為表裡,所以飽受爭議。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國末期,這個國家再次崛起,成為秦國的勁敵!
劉備取益州,龐統提出上中下三計,為何劉備要用中計呢?

TAG:情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