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宋人愛喝的茶,全都裝在這個「百寶箱」裡頭

唐宋人愛喝的茶,全都裝在這個「百寶箱」裡頭

與友朋們把盞品茗,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打包安放諸多的茶具,卻十分麻煩。其實在古代,有一種專門收納茶具的箱子——都籃。

都籃(dōu lán),亦可寫作「都藍」。是一種用以盛茶具或酒具的籃子,多以木作框架,再以竹子編織而成。

都籃之名,始於唐朝,最早見於陸羽《茶經·四之器》(點擊可了解《四之器》的全部茶具):「都籃,以悉設諸器而名。以竹篾內作三角方眼,外以雙篾闊者經之,以單篾纖者縛之,遞壓雙經,作方眼,使玲瓏。高一尺五寸,底闊一尺,長二尺四寸。」

宋代,隨著文人階層的蓬勃發展,器用方面也打上更多的文人印記。文人外出聚會,自然就喜歡隨身攜帶些雅物。於是,宋代都籃的範疇有所擴大,除了作為茶具收納箱的含義外,還進一步泛化到集香具、酒具等為一體的包裝箱概念。

稍晚於陸羽的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都統籠」一名更為直接明了,一直到明代都還使用這一名稱。

一些描繪文人雅集的宋畫中也曾出現都籃的身影。最有代表性的是傳為宋徽宗趙佶所作的《文會圖》。畫作描繪了北宋文人圍桌茶會的場景,畫面下半部幾個茶童正在為主人備茶。

《文會圖》(局部)宋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茶桌左側,坐於綉墩上喝茶的小童右前方有一件四方體形的箱子狀器物,這就是都籃。畫中都籃的門半開,隱約可見裡面放置的茶盞。

《文會圖》(局部)宋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在《十八學士圖卷》中,其場景與《文會圖》布局如出一轍,其左下角也有一個都籃,斜頂,四方體,四圍以黑漆木為骨架,外編竹為面。半開著門,隱約可見上下兩層均排列著茶具。

《十八學士圖卷》(局部)南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春宴圖卷》與前兩幅比,細節稍有差異,其都籃的門是合上的,而且都籃外圍四角皆有穿帶的繩子便於提攜。

《春宴圖卷》(局部)南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這些畫作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都籃的歷史面貌,與茶聖陸羽的描述完全符合——大多為四方體狀,有斜頂,竹木結構,也證實了它們在講究的唐宋人手裡,發揮著收納茶具的作用。

古人有雅興和滿足自己雅緻的思維,收納在都籃里的,不僅僅是器具,更是生活。

茶與茶器,在今人眼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一套符合自身品味的好茶具,更能讓飲茶品茗別具一番雅緻。

本文來源收藏馬未都,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帝王中最會玩的人,非他莫屬!
北京保利秋拍續寫帝王傳奇,緬甸天然滿綠翡翠珠鏈以3220萬元成交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