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媽媽希望你當家人,而不是客人」

「孩子,媽媽希望你當家人,而不是客人」

作者: 粟言點點(爸媽精讀主筆)

許願

新年純音樂 - 純音樂和輕音樂為了放鬆和催眠

輕音樂

00:00/06:57

01

同事的孩子去外地讀高中,每月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時,同事會精心準備30個蘋果,洗乾淨,用保鮮袋裝好,讓孩子帶去學校,每天吃一個。

另一個同事更奇葩,每月回家給孩子帶30條內褲,每天換一條,等月末帶回來她再一起洗。

同事說孩子學習要緊,從小就沒讓孩子做過家務。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做家務,理由常常是不忍心。

孩子還小,家務大人做就行了;

就這一個寶貝,我不寵誰寵;

學業第一,其它靠邊站;

輔導班、興趣班,佔用時間太多……

除了不忍心,還有一個原因是不放心。

幫不上忙,凈添亂;

做得太慢,有教你的時間,我自己早做好了;

沒那份耐心,自己做更省心……

然而,一位台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分擔家務的視頻卻引人深思。

媽媽希望女兒懂得分擔家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巧妙地問女兒,「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女兒說要當家人。

女兒說:「家人是什麼事情大家都互相幫忙,然後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做。」

「客人就是他吃完東西,在家裡玩玩,就會走了。"

女兒說自己的玩具要等媽媽幫忙收拾,根本不是家人做的事情,她要改正,要做家人。

其實,父母的不忍心和不放心,就是在把孩子當客人對待,孩子在家中,不做家務,不懂分擔,慢慢的被照顧成了生活的低能兒。

02

說到做家務,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在《少年說》的勇氣台上,吐槽媽媽讓他做家務太多的初一學生付軒昂。

他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希望媽媽別再讓他做家務了。

而媽媽的回答引來無數讚賞。

媽媽告訴他:「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必須承擔。能擔當有責任感,以後才能讓另一半幸福。」

媽媽還說:「家務會鍛煉你的動手能力,培養你的感恩之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你必須學習,而且以後你還要做得更多!」

網友們紛紛表示,三觀這麼正的婆婆,真的超想嫁!遠甩朱雨辰媽媽十幾條街。在她眼裡,做飯、買菜、打掃衛生這些家務,都應該是女人做的,這種觀念只會培養出一個個「巨嬰」。

同樣是在《少年說》的勇氣台上,高二女孩郝睿涵則吐槽,因為家人太寵她,把她養成了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小時候吃飯不會用筷子,他們就給了我一個勺子,後來每次吃飯,都是我只管吃,她們只管夾,這導致我現在也不怎麼會使用筷子;

初二的時候,她們才嘗試讓我自己穿衣服;

前幾天,她們才開始讓我自己倒熱水;

高二了,白天和同學們出去玩,她們都要接送;

在家裡她們什麼事都不會讓我去做,就連插個電源,都怕我一不小心就觸電……

她說別的同學都可以自己挑喜歡的衣服,而她連衣服型號是什麼都不知道。

別的同學都會為自己的事情拿主意,而她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家長來做主。

她不想成為學習機器,不想當「啃老族」,她喊話父母:「希望你們能鬆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詩人於戈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還好,郝睿涵的父母也意識到了對女兒的過分呵護,表示尊重和支持女兒的決定。

可是,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父母,還在一意孤行的把孩子當客人養。直到養出了巨嬰,養出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也引發了孩子的人生悲劇。

晨宇父母離異,從小被奶奶溺愛長大,22歲的他一無是處。

18歲出國,兩年敗光兩百萬,卻連預科都沒畢業;

回國後讀大專,不到兩個月棄學回家;

吃飯要奶奶一口一口喂,與媽媽僅剩的交流就是:給錢。

轟動一時的神童魏永康,4歲學完初中課程;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碩博連讀。

媽媽覺得孩子只要專心讀書就行,對他事無巨細的照顧和呵護。

學習的天才、卻是生活的弱智,終因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被中科院勸退了。

沙拉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03

哈佛大學曾經展開過人類史上為期最長的實驗——Grant Study,研究表明:

想要讓孩子成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他們做家務活,並且越早開始越好。

孩子作為家中的一員,不僅擁有權利,更有責任和義務,做家務是他們需要承擔的最起碼的義務。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朱棣文的媽媽從小就教育他們三兄弟:必須要學會做飯,包餛飩是他們的「下廚啟蒙」。

朱棣文從小就會烹飪,中小學時,還經常自己做飯包,帶去學校與同學們分享。

朱棣文說: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註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父母總把做家務看作苦差事,其實孩子能在這裡面學到很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照顧自己,培養的是獨立性;

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當家人需要幫助時,主動分擔,培養的是責任感;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培養的是自信心;

不僅如此,通過做家務,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做事的條理性、規劃時間的能力。

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並且他們的夫妻離異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較低。

無獨有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發起一項相關調查,結果表明:

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家務勞動也是一個大課堂,有許多需要孩子去體驗,去領會,去學習的東西,儘早地讓孩子領悟其中的奧秘、掌握生存的技能,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說到底,做家務就是讓孩子在勞動中收穫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素養。

04

讓孩子參與家務,能使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

能使孩子變得更加勤快,而且眼裡有活,懂得家務人人有責。

然而有責任感,樂於分擔的孩子,都少不了父母的引導和小手段。

做家務是件快樂的事

不做作業,刷碗去!

這次要還考不好,下個月拖地的任務你承包了。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並不陌生。

父母經常把做家務當作一種懲罰,這無意間告訴孩子,做家務是件不愉快的事情,以至於孩子越來越排斥做家務。

要在勞動中引導孩子不知不覺愛上做家務。

女兒從三歲起,就和我一起做家務,平時,我拖地,就給她個小掃帚,我擦桌子,就給她塊小抹布。我一邊給她講笑話,我倆一邊一起幹活,幹活的過程總是充滿了歡樂。

現在10歲的女兒總是主動提出幫我:「媽媽我來做,你干就是活兒,我干就是玩兒。」

當孩子帶著快樂心情,主動去做家務時,才能使做家務成為一種習慣。

父母要主動示弱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是有名的小暖男,特別會照顧媽媽,霍思燕在談起育兒經驗時說,她經常在兒子面前示弱。

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的保護欲就能被激發起來,他們會覺得自己對家人非常重要,就會心甘情願的去分擔。

不追求完美主義

父母不要只關注孩子家務做的好不好,而是要看孩子在做家務中學到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合適的家務,讓他們體會完成的成就感。

孩子做的一團糟,沒關係,忘記完美主義,保護孩子做家務的好奇心和表現慾望。

多付出些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去小姨家,小姨做飯,我去廚房幫忙,小姨說:「你呆著去吧,我做。」

姨妹說:「讓我媽做吧,你做她不放心,做不好,還會生一肚子氣。」

姨妹不會做飯,小時候,每次進廚房,小姨嫌她添亂,讓她出去玩。後來姨妹想學做飯,小姨嫌她又慢又笨,做不好。慢慢的姨妹就很少進廚房,以至於現在也不會做飯。

孩子學做家務總有一個由壞到好,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父母要多給孩子些時間,多付出些耐心,忍受孩子「幫倒忙」,對孩子來說,參與比結果更重要。

不要妄圖給孩子一種無菌環境,在無菌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無菌室,外面的風沙極易導致她生病。

讓孩子做家中的主人,從小讓他們懂得,對於家庭,他們既有責任,更有義務。

懂得分擔,有責任心的孩子,以後的人生路才能走的更遠,更順暢。

作者簡介:粟言點點,進化媽的人,一種味道,一抹思念,用文字溫暖人生。本文首發爸媽進化論(ID:bmjhl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楊超越:圈子不同,偏要強融
黃磊小女兒不再相信童話: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一個《龍貓》?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