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莫扎特的故鄉,全球最美城市之一,薩爾茨堡是怎麼來的?

莫扎特的故鄉,全球最美城市之一,薩爾茨堡是怎麼來的?

文|趙愷

刀戈兵燹可以摧毀包括城市在內一切有形的文明,卻無法消滅那些無形的精神信仰。在以日耳曼諸部族為主的「蠻族入侵」完成了對羅馬帝國殘骸的分割和消化之後,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擺脫過去野蠻的「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遊戲規則,形成相對穩固的社會階層和分配機制。而在一系列的「試錯」之後,最終法蘭克人率先找到了兩把打開帝國之門的鑰匙——天主教信仰和采邑制度。

長期與羅馬帝國比鄰而居的日耳曼諸部,在潛移默化中很早就接受了基督教的相關教義。但由於原始崇拜和部落集體所有制的影響,大多數日耳曼部族都更傾向於為羅馬貧民階層所信奉的「阿里烏斯派」信仰。而身為法蘭克部族首領的克洛維一世最終在自己妻子的指引之下,於公元499年正式接受洗禮,選擇皈依更為正統的天主教,並開啟了歐洲歷史上君王和教宗的首度聯手。

莫扎特的故鄉,全球最美城市之一,薩爾茨堡是怎麼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克洛維一世

公元507年,法蘭克人於高盧中部的武耶重創西哥特王國主力軍團。儘管天主教會竭力宣揚:克洛維一世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並陣斬西哥特國王阿拉里克二世,完全是上帝庇佑之功。被趕出高盧的西哥特人痛定思痛,最終也於公元581年宣布放棄「阿里烏斯派」,改宗天主教。顯然阿拉里克二世的繼任者們並沒有真正了解他們戰敗的原因——令法蘭克人在戰場上士氣如虹的並非是虔誠的信仰,而是物質的鼓勵。克洛維一世所推行的采邑制度令法蘭克人每一次戰場上的勝利都能贏取豐厚的回報。

傳統日耳曼民族的擴張方式是大規模的武裝遷徙,沿途劫掠、勒索,即便佔據了大片疆土往往也不事生產,只滿足於奴役被征服的原住民。而由於法蘭克人多部族的特性,克洛維一世往往不得不選擇自己的土地贈送給其他的貴族以籠絡人心,久而久之他乾脆將土地以租賃的形式交給自己麾下的將帥們打理。可以說正是這種封建制度的雛形保證了法蘭克人旺盛的擴張慾望,而天主教的信仰則令這個王國即便在克洛維一世死後陷入分裂,仍能保持著精神上的紐帶。

法蘭克王國的垂範作用,令天主教很快迎來了羅馬帝國崩潰之後的快速復甦。不僅西歐新近崛起的王國對其趨之若鶩。就連遠在歐洲中部的一些信奉原始多神教部族亦向羅馬教廷派去使節,希望能夠共沐上帝的恩澤。正是在這樣大背景之下,巴伐利亞地區的早期封建領主西多(Theodo),於公元8世紀邀請了多位傳教士來到自己的領地,並任其自由選址、建立修道院。

莫扎特的故鄉,全球最美城市之一,薩爾茨堡是怎麼來的?

從薩爾察赫河對岸看到的薩爾茨堡老城區全景

西多的這一舉動自然受到了羅馬教廷的歡迎,更在日後對其百般褒獎、封為聖徒。但從更為現實的角度來看,這位統治著巴伐利亞的封建領主此舉背後也不無現實的算計,正是通過傳教士的活動,西多的統治範圍得以向今天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地擴張。其中一位名為魯伯特(Rupert)的便為其贏得了多瑙河東岸的大片土地。西多對此投桃報李,允許魯伯特沿著多瑙河自由航行,挑選自己中意的地方建造修道院。而魯伯特最終來到了已經被廢棄的朱瓦烏姆。

從後續的發展來看,魯伯特的這一選址頗為高明。除了朱瓦烏姆原有的城市基礎之外,當地扼守南部哈萊恩鹽礦主要水運通道——薩爾察赫河(拉丁文中意為「鹽河」)的地理位置,更奠定其今後可以長期發展的物質基礎。在遠離海洋的中歐地區,開採和販賣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鹽,可謂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隨著修道院建成,來往的船隻更少不了往來「供奉」。因此魯伯特將自己的這一信仰據點命名為「薩爾茨堡」,即拉丁文中的「鹽堡」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帝的一件龍袍造價有多高?
哈瓦那:歐羅巴遺夢,西半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的另類氣質

TAG:國家人文歷史 |